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BalMedic牛心包人工生物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获得患者使用BalMedic牛心包人工生物瓣膜后的中长期生存状态、二次瓣膜置换手术情况及瓣膜相关并发症情况,总结预后影响因素,对其中长期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旨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提供进一步指导。方法:对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外科曾使用BalMedic牛心包人工生物瓣膜进行瓣膜置换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查阅临床资料获得患者性别、年龄、心功能、射血分数、手术方式等基本信息。通过对出院患者的进行随访,获得其生存状态、二次瓣膜置换手术、瓣膜相关并发症等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年龄、射血分数进行分组比较,组间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使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BalMedic牛心包人工生物瓣膜置换术后中长期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2007年6月至2015年3月,我院共为264例患者共植入347枚BalMedic牛心包人工生物瓣膜。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共有260例患者纳入本次临床研究。260例患者中,男性152例(58.5%),女性108例(41.5%),平均年龄60.1±8.7岁(18-76岁),年龄≥60岁126例(48.5%),射血分数<50%患者46例(17.7%)。二尖瓣置换的患者共有113例(43.5%),主动脉瓣置换的患者66例(25.4%)(其中包括诊断为“A型主动脉夹层”,行Bentall+全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4例),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置换的患者81例(31.2%)。围术期死亡17例,围术期死亡率6.5%(17/260)。243例患者成功出院,失访9例,成功随访到234例患者结局,随访率达96.3%(234/243)。平均随访时间为5.9±2.5年,随访时间的中位数为5.6年,共计1383.6人年。随访得到40例患者后期死亡(16.5%,40/243),8例行二次瓣膜置换手术。根据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射血分数≥50%的患者与射血分数<50%的患者相比,总体生存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尖瓣置换组的患者在术后5年、10年的生存率为90.7%、69.2%,免于二次瓣膜置换手术率为96.6%、89.0%;主动脉瓣置换组的患者在术后5年、9年的生存率为93.8%、53.5%,无患者行二次瓣膜置换手术;双瓣置换组的患者在术后5年、9年的生存率为88.8%、68.7%,免于二次瓣膜置换手术率为100.0%、89.1%。根据年龄对以上三组患者进行分组后,二次瓣膜置换情况在年轻患者和年长患者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二尖瓣置换组中,无出血事件发生;主动脉瓣置换组中,患者无瓣周漏和结构性瓣膜毁损发生。结论:瓣膜置换患者术前射血分数<50%与中远期死亡明显相关。BalMedic牛心包人工生物瓣膜在临床上使用的中远期效果总体上是满意的;BalMedic牛心包人工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近10年在患者术后二次瓣膜置换手术方面、瓣膜毁损等方面表现非常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