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了明确要求,而建设创新型国家需从小培养儿童、包括数量庞大的流动儿童的思维独立性。城市流动儿童的数量在增加,其教育问题日益突出,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难以满足流动儿童思维独立性培养的需求。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限制,流动儿童思维独立性培养这一发展性需求常常被轻视,甚至被忽视。以至于流动儿童在面对一些事情时,易受到他人影响,往往不敢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在遭受质疑时也不敢大胆辩驳,不能坚持自己的选择等等,这些现象均说明流动儿童的思维独立性较低。目前,学界有关流动儿童思维独立性培养的研究非常少,从社会工作视角出发对流动儿童思维独立性培养的研究和实务活动更是缺乏。因此,本文以深圳市Y社区的流动儿童为研究对象,在社会学习理论和小组动力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文献研究和实地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式,结合小组工作实务方法,对小组工作在流动儿童思维独立性培养中的运用展开研究。论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导论部分,这部分阐述了文章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及文献回顾和研究设计。第二部分主要介绍研究个案的基本情况。第三部分是小组工作在流动儿童思维独立性培养中的具体运用,分别论述了小组开展前的准备工作、小组开展的具体过程和小组的效果评估。第四部分是对小组工作运用于流动儿童思维独立性培养的反思,分析了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第五部分是结语部分。研究发现Y社区流动儿童在自我判断、自我决定、自我规划和自我坚持这几个方面的能力较弱,在思维独立性的培养方面存在个人培养意识淡薄,家庭、学校和社区关注度不高等问题。小组工作介入流动儿童的思维独立性培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优势。通过小组工作的方式对其独立思考、自主规划和独立抉择等能力进行训练,有助于流动儿童个人自尊心、自信心和个人价值感的提升,同时使其兼具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但小组工作在开展中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如服务时长有限、服务成效不够显著,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培养意识淡薄,培养缺乏延续性,服务介入方式较单一,服务缺乏广度与深度等。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建议:延长小组的跟进周期,强化巩固已取得的成效;加大宣传与辅导,搭建系统的服务体系;采用整合的社会工作介入模式,推动服务多元化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