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松植物文化考据及其在河洛地区古树资源调查分析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qiuli86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皮松(Pinus bungeana)隶松科松属常绿乔木,是我国特有的名贵树种,在我国的分布也仅限于部分地区。白皮松以树皮粉白、三针一束、鳞脐背生为主要特征。古树名木资源历经沧桑数百载甚至千载遗存至今,是弥足珍贵的自然资源,被人们形象的赋之为绿色化石、活的文物,具有极高的自然生态、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及科学研究价值和意义。本文主要以白皮松古树为研究对象,系统地考证了白皮松的植物文化起源和发展,调查了河洛地区的白皮松古树资源的概况,并通过利用传统植物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本研究旨在为白皮松古树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社会文化价值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参考数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植物考据法系统考证了唐代以来白皮松的植物文化起源和发展。白皮松的植物文化肇始于唐宋,以阅赏为主;明清时期定型,药用、阅赏和崇拜选择都有较大发展。清中期以后,其内涵得以进一步扩展,完成科学命名、植物引种,对其药食功能和植物科学的研究向更大纵深发展。通过对白皮松植物文化内涵的研究梳理,得出阅赏选择是白皮松植物文化的主体,由此而形成的古树、园林、建筑等物质文化成果应加强保护。同时应加强现代技术应用和传统文化挖掘,进一步拓展和丰富白皮松植物文化的内涵和外延。2、本文运用实地调查法主要针对河洛地区的白皮松国家一级古树资源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摸清了20株河洛地区白皮松古树资源的分布情况,掌握了其位置、树龄、树高、胸围、平均冠幅、海拔坐标、历史传说、生存状态等数据和资料。依据河洛地区白皮松古树的资源特点和每株的生长状态,将其生长势划分为长势旺盛、长势一般、长势衰弱、濒临死亡、枯死等5个级别,并结合古白皮松的生长环境、影响因素以及受威胁情况,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古树的保护管理措施与建议。3、河洛地区20株白皮松古树的ITS-2序列的长度范围为430bp-436bp,其中G+C百分含量范围为55.40%-56.38%,平均G+C含量为55.98%,序列的一致性达到了97.61%,样本间的相似性为98.1%-100%,河洛地区古白皮松与北京古白皮松以及白皮松幼树之间的相似性均很高。表明白皮松的ITS-2序列较保守,生长地域、生长时间对ITS-2序列基本没有影响。另外,ITS-2序列在不同属之间及同属不同种之间具有一定的异质性,白皮松与黑松、雪松的ITS-2序列一致性分别为96.84%和95.28%,样本间的相似性分别在93.0%-93.7%和73.9%-74.7%之间。利用ITS-2序列构建的MP系统发育树分为两个分支:雪松属聚为一个分支,松属聚为一个分支,而在松属分支中,黑松聚为一个亚分支,白皮松聚为一个亚分支,其中白皮松幼树与白皮松古树分别各聚为一支。
其他文献
本试验以具有不同贮藏特性的‘鸭梨’和‘京白梨’为试材,主要对梨果实发育成熟软化过程中的质构变化、细胞壁组分降解及其相关酶活性变化等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探讨了梨果实采
环氧环己烷和环己酮均为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可通过化学反应合成一系列高附加值的化合物。传统的生产工艺存在耗能高、工艺复杂、合成产率低、设备腐蚀严重、产物分离复杂、环境
雾霾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机动车尾气污染是雾霾产生的原因之一。烷基化油作为重要的汽油调和组分,对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兴的纯离子液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