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烟粉虱Bemisia tabaci是一种广泛分布的世界性害虫。近年来,烟粉虱作为一个复合种,正处于快速进化阶段。尤其以MEAM1、MED为代表的烟粉虱入侵隐种,具有寄主范围广、耐药性更强、携带双生病毒等特点,入侵我国后对蔬菜、花卉、棉花等经济作物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为了解我国烟粉虱不同隐种的区域分布及遗传群内基因多态性,调查入侵隐种的寄主范围及危害程度。明确烟粉虱对杀虫剂的抗性水平,揭示其解毒代谢酶系的生化反应机制。本论文通过全国大范围内烟粉虱地理种群样本采集,对我国烟粉虱隐种的种类鉴定、分布及种群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并对寄主植物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开展烟粉虱两个入侵隐种的转录组基因测序及功能基因差异化分析;对入侵烟粉虱隐种对杀虫剂的抗性监测,并初步研究解毒酶系在入侵烟粉虱对杀虫剂抗性中的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通过ntDNA COI基因、cDNA-AFLP等分子标记,鉴定和发现我国存在6种烟粉虱隐种,包括2个入侵隐种MEAM1和MED,以及4个土著隐种AsiaⅡ1型、AsiaⅡ3型、China3型和AsiaⅡ7型。入侵隐种MEAM1和MED已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成功定殖且混合发生。而本地隐种仅在南方地区被发现。遗传多态性分析表明,MED烟粉虱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水平明显高于MEAM1,而这有助于MED隐种烟粉虱加速种群扩张和入侵。利用TaqMan-MGB PCP技术,成功建立一种快速、高通量鉴别MED和MEAM1隐种的检测方法。实现在短时间内对大量烟粉虱样本的鉴定。对两种烟粉虱隐种进行转录组基因测序获得91,518个Unigene,其中MEAM1与MED间,雌雄虫基因表达差异性分析约有1100-2100个Unigene为上调或F调,为后续开展烟粉虱遗传结构分析提供了大量功能基因数据信息。通过成虫浸叶法生物测定,评估了我国不同遗传种群对毗虫啉的抗性。结果表明,MED所有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均有所增长,且抗性倍数均高于MEAM1。对不同烟粉虱种群成虫解毒代谢酶系活力测定结果表明,多功能氧化酶在烟粉虱对吡虫啉的抗性形成中占主导地位,谷胱甘肽S-转移酶也可起到一定作用,而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则作用不明显。烟粉虱对两种微生物源杀虫剂的敏感度测定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和多杀菌素对烟粉虱若虫、成虫具有较高杀虫活性,但对烟粉虱卵的毒力作用较差。与多杀菌素相比,烟粉虱对阿维菌素敏感度更高,可推荐作为田间防治烟粉虱轮换选择。对解毒酶代谢研究表明,两种微生物杀虫剂作用后,可诱导烟粉虱自身解毒酶系做出应激反应。乙酰胆碱酯酶受阿维菌素作用下酶活力有抑制、诱导、再抑制现象,而多杀菌素则明显诱导羧酸酯酶活性增强。烟粉虱田间药剂评价试验结果显示,测试药剂中阿维菌素防效较好,吡虫啉、啶虫脒等烟碱类药剂防效表现一般,菊酯类农药防效最差,7d内防治效果仅为8.97%。抗性水平测定结果表明,MED对不同类型杀虫剂均产生一定程度的抗性,其中MED对高效氯氰菊酯最不敏感,抗性倍数达到47.7倍,属于高抗水平。MED对菊酯类农药、烟碱类农药的抗性水平显著高于MEAM1。植物源农药中,1.2%烟碱苦参碱和0.6%苦参碱制剂表现出良好的杀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