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2011年全球新增肺癌患者约160万人,占新增恶性肿瘤患者的13%,约140万肺癌患者死亡,占所有因恶性肿瘤死亡患者的23%。多项研究表明肺癌的5年生存率低于20%[1,4,5],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故一旦发现肺部阴影,尽早明确病理学诊断有重要意义。目前肺癌的病理学诊断主要通过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经支气管镜活检、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经胸腔镜胸膜活检等。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因其敏感度高、创伤小、费用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被临床广泛采用,随着CT的应用普及,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癌的诊断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气胸和出血是经皮肺穿刺活检最常见的并发症。有多项研究报道了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引发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病灶大小、穿刺深度、穿刺经过胸膜的针数、是否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然而不同研究小组报道的结果并不一致。尽管现在还没有特别的解释能够阐明不同研究小组结果的不一致,但有一点能确定的是,所有的研究小组所纳入的研究样本较小,其统计学差异没有足够的说服力。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回顾性研究623例CT引导经皮肺穿刺和(或)手术活检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影响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各项危险因素,总结经验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从而减少或者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研究对象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呼吸内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行CT引导经皮肺穿刺和(或)手术活检确诊为恶性肿瘤的623例患者资料。按年龄、病灶大小、穿刺深度分组,采用R×C表χ2检验,分析不同年龄、病灶大小、穿刺深度组间穿刺敏感度的差异。分析病理分型及构成比,以及穿刺前是否曾接受纤支镜检查,探讨经皮肺穿刺的临床应用价值。按病灶大小、进针深度、穿刺针数、操作者经验是否丰富以及是否合并COPD等因素对患者进行分组,按两组构成比比较,行χ2检验。分析不同病灶大小、进针深度、穿刺针数、操作者经验是否丰富以及是否合并copd等因素对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常见并发症气胸和出血发生率的影响。结果:1.本组经皮肺穿刺623例,经穿刺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618例,诊断敏感度为99.2%。2.按年龄分组,年龄<30岁组敏感度100%,30岁-40岁组敏感度100%,40岁-50岁组敏感度98%,50岁-60岁组敏感度100%,60岁-70岁组敏感度99%,70岁-80岁组敏感度100%,≥80岁组敏感度100%。各组间敏感度无显著差异(p=0.56)。3.按病灶大小分组,病灶大小≤2cm组敏感度98%,2cm-3cm组敏感度100%,3cm-5cm组敏感度100%,5cm-7cm组敏感度100%,>7cm组敏感度98%。各组间敏感度无显著差异(p=0.07)。4.按穿刺深度分组,穿刺深度≤3cm组敏感度99%,3cm-6cm组敏感度99%,6cm-9cm组敏感度99%,>9cm组敏感度100%。各组间敏感度无显著差异(p=0.79)。5.本组患者623例,有387例行纤支镜检查未能明确诊断,行ct引导经皮肺穿刺明确诊断,占全部活检患者的62%。6.本组患者623例,经肺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618例。病理类型及构成比分别为腺癌387例,鳞癌166例,小细胞肺癌30例,未分型癌18例,肉瘤样癌6例,平滑肌肉瘤3例,腺鳞癌及神经内分泌癌各2例,低分化类癌、筛状癌、转移性肾细胞癌、恶性淋巴瘤各1例。其中5例患者肺穿刺病理为慢性炎症,后经手术证实为肺鳞癌3例、腺癌及小细胞癌各1例。7.病灶直径≤2cm(p=0.006)、进针深度>3cm(p=0.044)、穿刺针数≥3针(p=0.025)、操作者经验欠丰富(操作年限≤3年)(p=0.003)以及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p=0.036)是并发气胸的危险因素。8.病灶直径≤2cm(p=0.031)、进针深度>3cm(p=0.018)、穿刺针数≥3针(p=0.015)、操作者经验欠丰富(操作年限≤3年)(p=0.014)是并发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1.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敏感度高达99.2%。且患者年龄、病灶大小、病灶深度并不是影响其敏感度的因素,该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应用对象范围广,是肺癌诊断的一种有效的手段。2.对于纤支镜活检不能明确病理诊断的患者,经皮肺穿刺活检能够作为一种有效的补充手段。3.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不仅能准确诊断临床常见的肺癌病理类型,对少见的肺部恶性肿瘤也能准确诊断。4.目标病灶≤2cm、穿刺针数≥3针、进针深度>3cm、操作者经验欠丰富(操作年限≤3年)以及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并发气胸的危险因素。5.目标病灶≤2cm、穿刺针数≥3针、进针深度>3cm、操作者经验欠丰富(操作年限≤3年)是并发出血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