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坡及生态恢复工程中的稳定性问题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fang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天然边坡进行削坡,当开挖位置在坡面时,往往使得原来单一坡度的边坡,在施工阶段或竣工后形成上下部不同坡度的边坡。这类削坡工程存在两方面的稳定性问题。一方面是削坡的过程中或完成时边坡的稳定性问题,另一方面是对于因开挖遭到破坏的生态平衡系统实施修复、重建工程时存在的客土稳定性问题。1.削坡工程中的稳定性问题。削坡工程中存在下列三种情况:(1)无需设置临时支护结构可开挖至设计深度的削坡工程;(2)需要但为了降低成本不设置临时支护结构,而在开挖至设计深度后再设置挡土结构的削坡工程;(3)采用边开挖边支护的施工方法时,在第一步开挖完成之后、打入土钉等支护结构之前的削坡工程等。削坡工程改变了边坡的边界条件,将导致边坡稳定性降低或者边坡破坏。对于此种稳定性问题,离心模型试验与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这类边坡有两种破坏模式。一种是滑裂面始于坡顶,另一种是滑裂面始于坡面。利用极限分析上限法理论讨论并确定边坡发生不同破坏模式的条件,从而给出极限开挖深度、设计开挖深度小于极限开挖深度时的稳定安全系数以及设计开挖深度大于极限开挖深度时的土压力,为解决天然边坡削坡工程中的稳定性设计问题提供理论依据。2.生态边坡工程中的稳定性问题。所谓的生态边坡工程,是指人类在对岩土进行必要的开挖堆填后,利用植物工程和土木工程相结合的方法,对遭到破坏的生态平衡系统进行修复、重建及对遭到破坏的岩土的力学平衡状态进行力学加固,使生态系统和岩土的力学状态达到新的平衡的工程。上述削坡工程破坏了原边坡的力学平衡和生态平衡,有必要实施生态边坡工程。利用混凝土肋梁加固原边坡,并在其形成的混凝土框架中进行植被的方法是较为常见和行之有效的生态边坡工程。混凝土框架中的客土的稳定性关系到生态边坡工程的成败。利用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客土的破坏模式及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利用极限分析上限法讨论了各种情况下客土的稳定性问题。为混凝土肋梁的最佳尺寸设计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氮(包括氨氮、硝氮和亚硝氮)是海洋浮游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物质基础,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寡营养盐海域表层海水中亚硝氮和氨氮的浓度极低,通常在nM水平。现
声阻抗测听法是客观测试中耳传音系统功能的方法.当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到达鼓膜时,一部分声能被吸收并传导,一部分被反射回来.中耳声阻抗越大,声顺越小,则传导的越少,反射越多,
期刊
焊接是一个涉及很多因素的复杂过程,要得到高质量的焊接结构,就要有效地控制其焊接工艺参数。由于焊缝形状的好坏,反映了焊接工艺参数选择的正确与否,而工艺参数的选择又直接影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氨挥发是氮肥损失的主要途径之一,它不仅会降低氮肥利用率和增加生产成本,而且大气氨通量的增加会导致大气中氮的沉降,造成酸雨,导致周围耕地土壤酸化、植被更替、森林衰退和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体含氮量普遍上升,水体富营养化现象频发,严重威胁湖泊水生态系统与饮用水安全。我国已严格限定饮用水中的硝酸盐氮含量(10 mg·L-1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