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推理如何具有行动效力 ——以亚里士多德“不能自制”概念为中心的考察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uelei19890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能自制”是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尽管不能自制的现象司空见惯,但哲学史上鲜有定论。苏格拉底最早提出不能自制的问题,并从知识的角度认定不能自制并不存在。当亚里士多德承认不能自制存在的时候,是否以及多大程度上认同苏格拉底“无人自愿作恶,作恶皆因无知”的立场?本文首先回溯历史背景,其次阐发与重构亚里士多德的不能自制理论,最后吸收当代哲学语境对相关问题的发展,试图厘清亚里士多德的不能自制思想。首先从思想渊源考察不能自制问题。苏格拉底提出不能自制并不存在,其核心论证是“无人自愿作恶,作恶皆因无知”。柏拉图则通过灵魂三分理论揭示欲望与理性的对立,并揭示欲望并不必然欲求好的东西,为不能自制的存在提供了可能。而亚里士多德虽然承认不能自制的存在,依旧捍卫了苏格拉底的理性主义立场,将不能自制归为不具有真正的知识。其次聚焦亚里士多德对不能自制的探讨,揭示实践三段论如何具有行动效力。为此,需要对亚里士多德文本中的相关概念进行考辩。一方面将不能自制与明智对比,揭示不能自制与明智并不相容,明智代表的正是不能自制所缺乏的知行结合的状态。另一方面将不能自制与放纵对比,说明不能自制者为当下的快乐违背正确的逻各斯,但不是出于选择且事后总有悔意。然后展开亚里士多德关于不能自制与知识的探讨。第一,本文站在传统解释的立场上,首先揭示不能自制的可能性和实践三段论的结论是行动这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张力。围绕亚里士多德文本中实践三段论的结论能否被恰当地理解为行动,这一讨论在当代哲学中产生了传统解释和非传统解释。传统解释捍卫实践三段论的结论是行动。既然实践三段论的结论是行动,那如何说明不能自制存在?第二,揭示不能自制者所处的知识状态及成因。不能自制者处于具有知识而未运用知识的状态,类似于初学者处于似懂非懂、似知非知的中间状态。成因在于灵魂有两部分构成,即无逻各斯的部分和有逻各斯的部分,对不能自制行为的转化则要求对灵魂进行长时间的培育。第三,探讨实践三段论如何保证结论具有行动效力。参照当代传统解释者对亚里士多德实践三段论的重构,揭示行动者的诸如节制等品性是确保实践三段论的实践效力的重要因素。最后进入当代哲学对不能自制的探讨。戴维森重新界定了不能自制,安斯康姆号召回到亚里士多德。戴维森通过区分条件判断和无条件判断论证不能自制是可能的。最佳判断本质上是条件性的,遵循自制原则可转化为无条件判断。信念和欲求属于由半自主结构构成的不同心灵分区,这为不能自制产生提供了原因。安斯康姆认为当代语境将亚里士多德的实践三段论的推理过程误解为演绎的过程,她通过区分实践三段论的前提与出发点厘清了实践推理的行动效力来源,行动者在大前提中的出发点,即希求,为实践推理保证了结论的行动效力。安斯康姆同时提出实践知识,将之界定为意图的非观察性的知识。安斯康姆认为现代知识领域只有思辨的知识而没有实践知识,由此表明亚里士多德对实践三段论的探讨对于当代知识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以亚里士多德“不能自制”概念为中心的贯通古今的考察,本文揭示出实践推理的行动效力来源于行动者希求(wanting),并伴随行动者意图的产生,正是由希求和意图所构成的区别于大前提的实践推理的出发点保证了实践三段论的行动效力。为了使实践三段论具有行动效力,行动者所执行的实践三段论的小前提中指称行动者的部分需要囊括节制的品质等内在的驱动力或者“一个潜在的贪吃者”这类的对行动者的外在规范要求。不能自制者正是缺乏实践三段论小前提中指称行动者的部分,才阻碍最终小前提的产生,造成实践三段论并未推出导向行动的结论。
其他文献
世界正经历着几个世纪以来从未发生的巨大变化,经济发展形势复杂严峻,不确定性已经成为全球各个国家面临的问题。在国内,中国经济也走上了高质量发展之路,经济结构问题代替总量问题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为此,频繁的经济改革与政府干预政策,会影响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Baker等编撰的数据显示,进入2018年后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不断攀升创下新高。与此同时,中国实体经济部门与金融部门间的结构性失衡不
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许多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带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并使得消费者拥有了极大的选择权。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突破功能上的同质化,从情绪上触动并取悦消费者是让产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有效途径。因此,情感化设计是当下十分重要的一个议题,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即探寻情感化设计的新方法、新角度。本课题以通感理论作为情感化设计研究的切入点,深入探讨并构建了相关的
情绪可以在人际之间传递,我们由于暴露在他人的情绪下而与他人的情绪变得更加相似的这个过程称为情绪感染。关于情绪感染发生过程的理论主要包括自动化的模仿-反馈理论、意识性的社会评估理论,但情绪感染是否只依赖于一种心理机制,不同机制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还缺乏确定性的研究结论。并且,情绪感染的发生涉及到情绪互动双方,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但以往研究对情绪感染过程中情绪互动双方在情绪表现上(主观体验、交感神经活
随着音乐设备越来越便携与易得,当今的大学生在学习中聆听音乐已经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但直到今天,背景音乐对学习造成的影响仍旧是一个开放的问题,文献资料中也未有达成定论的发现。在现有的研究中,研究者们不仅发现了“莫扎特效应”,即音乐对推理的促进作用,也发现背景音乐在某些情况下会干扰学习。是否背景音乐在不同的条件下给任务带来的影响不同?本研究基于此思考探究了不同音乐类型、任务加工水平对阅读的影响及其眼
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同时测量成千上万个基因的表达水平,我们可以对正常人和病人的基因表达水平进行测量,在对这些基因表达数据进行分析时的一个重要的统计学问题是如何找出异常表达的基因,这些异常表达的基因很有可能就是致病基因。常用的两组模型只刻画了正常基因和异常表达的基因所对应的检验统计量服从的混合分布,没有进一步将异常表达基因分为过表达基因与欠表达基因,因此在两组模型下的多重检验无法保证找出的
骨改建中常见的重要信号通路均已被发现受到了各类泛素化调节因子的调控。后者作用于信号通路从信号受体到转导分子再到下游蛋白,其作用遍及整个信号通路,是影响各信号通路的作用以及骨改建效应的重要调控节点。相关研究报道了E3泛素连接酶Smurf2在骨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通过调节成骨相关信号通路中的各个节点的重要蛋白质的泛素化水平,控制相应蛋白被蛋白酶降解或改变活性,从而最终影响骨的形成。而去泛素
天然产物生物活性及机理研究是绿色农药创制的挑战性课题。海南岛属热带地区,植物资源丰富且国内外研究较少,是探索发现绿色农药的理想植物宝库。基于此背景,本论文通过评价热带植物提取物农用生物活性,筛选出具高效抑菌活性的褐背蒲桃提取物及鉴定出其活性成分,并探究活性成分的初步抑菌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植物提取物农用生物活性筛选。筛选了海南省昌江和文昌地区40种植物甲醇提取物,发现褐背蒲桃(Syzyg
悬疑/侦探题材小说往往受到现实事件启发,注重刻画人物性格和环境,情节曲折,结局发人深省,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与鉴赏价值。本翻译实践报告选取詹姆斯·帕特森所著的畅销小说《罪与妻》(Guilty Wives)作为翻译实践对象。该小说情节复杂,在翻译时不仅要对原文语言进行转换,还需根据故事发展将文字背后的文化意义与作者交际意图重新在目的语中构建出相应的故事生态环境。生态翻译学理论要求译者充分考虑翻译生态环
接受美学理论(Reception Aesthetics)作为一种文学批评理论,是当代西方文学理论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接受美学强调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反应,而译者作为读者与原著之间的桥梁,同时也在扮演着读者的角色。本文以犯罪文学小说Gun Monkeys的英汉翻译实践作为研究对象,从词汇、句法与语篇层面出发,结合接受美学视角探究犯罪文学翻译方法。笔者认为译者在翻译时应预先考量读者的认知背景、能力与偏好
随着集成电路工艺的发展,SRAM的性能正在不断地提高,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系统中SRAM的性能,需要对SRAM的时序参数进行准确的测量,这需要自动测试机达到皮秒级的精度。显然,自动测试机很难达到这样的精度,并且即使达到也会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开销。如何测量SRAM时序参数变成了科研工作者的难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可以测量SRAM时序参数的片上测量电路方案——时间数字转换器。围绕着时间数字转换器,根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