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4增材制造退火后组织及性能研究

来源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4132878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束增材制造具有快速性、低成本、加工不受材料限制、适用于加工各种形状的零件。钛合金具有高强度、优异的耐蚀性以及良好的低温韧性等优点,但成形复杂结构时材料利用率低、周期长、制造本高,对钛合金在实际应用领域中形成了一定地制约。电子束增材制造相对于其他方法成型的钛合金具有突出的优异性。但由于电子束增材制造成型的钛合金沉积态中不均匀的微观组织对力学性能有影响,使其和传统锻造工艺有一定差距。通过对增材制造钛合金后期热处理可以达到均匀组织,改善力学性能的效果。本课题研究内容主要如下:通过对TC4增材制造成型过程分析,研究了增材制造过程中柱状晶形成、块状组织演变过程、马氏体相变,分析增材制造TC4成型的相变过程。通过对增材制造TC4热处理后组织和性能分析,研究了热处理前后材料的微观结构、组织变化、相变种类、硬度、抗拉强度、伸长率、断口形貌,分析增材制造TC4热处理后的组织、硬度、断裂行为、拉伸性与温度变化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经过电子束增材制造的沉积态TC4试样中以ɑ相为主,并含有少量的β相。(2)增材制造沉积过程中,有ɑ’相产生,该过程为非扩散相变,ɑ’相为ɑ相的过饱和固溶体。(3)沉积过程中块状组织由短程扩散相变形成,该组织无固定形态,出现具有随机性,相变温度处于马氏体相变和长程扩散相变的起始温度之间。(4)随退火温度的升高,熔合线消失,块状组织中过固溶不稳定的相析出并转化为更均匀的网篮组织。(5)当退火温度超过两相钛合金相变点温度880.1℃时,组织发生同素异构体和重结晶转变。退火温度进一步上升时,组织发生粗化。(6)随退火温度升高,沉积方向上拉伸试样断裂形式由韧性断裂变为脆性断裂,强度降低,塑性先显著升高后降低。(7)退火温度会影响材料的硬度均匀性,沉积态和退火温度为700℃和900℃的试样,硬度均匀性较好。
其他文献
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观察热敏灸对气虚体质临床干预的效果,探讨热敏灸干预气虚体质的可行性,为气虚体质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72例参与中医体质普查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气虚体质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热敏灸)组和对照(健康宣教)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健康宣教,养生指导,试验组采用热敏灸法对患者进行干预,每周2次,4周为一个疗程,共两个疗程。对照组不进行任何临床干预,以体质转化分、原始积分以及SF-
环保,可持续深入时代发展的理念。电动汽车因具备零排放,污染小等特质,近年来得到广泛的发展和推广。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唯一动力来源,常见的为锂离子电池。单块电池的能量功率不能满足汽车行驶的要求,所以车用锂电池通常经过串并联成为模组来使用;因为内阻的存在以及需要在不同的工况下工作,电池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温度升高。电池最佳温度范围为20℃~40℃,电池之间的表面最大温差应低于5℃。温度过低过高都会对锂
近些年来,团簇空间结构的优化问题是化学物理材料等多个学科关注的前沿问题之一。原子团簇是由几颗到几十万颗原子在原子间势能的作用下结合到一起的相对稳定的物质。团簇构
采用激光焊接技术实现超细硬质合金材料与钢的连接,获得硬质合金热影响区。结合切割打磨抛光等对焊后样品进行处理,采用光学显微镜采集图像信息。通过扫描显微镜对热影响区的
镁合金作为一种新型医用植入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力学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但是镁合金在人体内降解速度较快,与体液反应产生大量氢气,人体机体无法承受,因此,
本试验饲料采用单因素梯度设计,铁源为硫酸亚铁分别在饲料中添加铁,制作成铁水平为0(对照组)、43.1、84.2、123.3、162.2和203.1mg/kg,6种试验饲料,饲养初始重6.18±0.11g的鳙鱼幼鱼60d,探讨了该鱼对铁适宜需要量,以及饲料铁水平对鳙鱼全鱼和肌肉组织成分、血液生化指标、消化酶活力、转铁蛋白、铁调素含量、组织铁含量的影响,同时也初步探究了铁水平对肠道上皮细胞的影响。主要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迅速发展,传统风冷式散热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散热需求,新型散热技术如微通道多相流冷却、热管、喷雾、射流等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微通道两相流,尤其是Taylor
巷道开挖后,巷帮煤体及顶板承受着很高的静载荷作用,尤其是处于应力集中状态的深部巷道,煤层与顶板同时积蓄了大量的应变能,当巷道两侧煤体破坏时,顶板回弹变形释放应变能,对煤体产生动态加载效果。为了研究巷道两侧煤体破坏时,顶板动态回弹释能过程及其对冲击显现体(巷帮煤体)的影响,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室内试验、数值模拟方法,建立“顶板-煤体”两体结构模型,分析顶板动态回弹机制律及影响因素,建立“顶板-内部煤体
目的:调查戊戌年下半年广泛性焦虑症中医证候分布及五运六变化对其影响,探讨五运六气理论对广泛性焦虑症的中医临床诊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戊戌年下半年(四之气、五之气、终之气)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相关资料,统计并分析其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收集相应时间段气象学资料,结合五运六气理论推演实际五运六气情况,分析五运六气对其症候分布影响。收集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与Excel
星形孢菌素作为一种非特异性的蛋白激酶抑制剂,可以诱导多类细胞的凋亡,具有广谱的抗肿瘤活性,但由于其选择性差、毒性大等特点,限制了其作为药物在临床方面的直接应用。目前它主要作为先导化合物开发一系列具有选择性的蛋白激酶抑制剂,应用于治疗肿瘤与癌症的医学研究中。目前星形孢菌素主要通过微生物发酵的方式获得,但是已报道的产生菌株的发酵单位较低,难以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求。本论文首先以Streptomycess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