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宫内膜癌为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发达国家中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居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首位,死亡率居第二位。临床上,早期(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接近90%,而晚期病人(Ⅲ-Ⅳ期)的生存率仅15%。因此,准确识别高危子宫内膜癌患者、正确判断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寻找新的个体化治疗靶点意义重大,可能大大提高子宫内膜癌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PELP1/MNAR是一个新的ER共激活因子,有调节ER的基因组和非基因组途径的作用,它可以通过激活Src/MAPK通路而促进细胞的增殖,激活PI3K/Akt通路而抑制细胞的凋亡。研究发现,PELP1/MNAR在子宫内膜癌中过表达,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新的肿瘤标记物。Ki67是一种细胞核相关抗原,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检测细胞增殖的标志。本实验主要检测PELP1/MNAR和Ki67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PELP1/MNAR与Ki67之间的相关性,结合临床资料进一步探讨PELP1/MNAR、Ki67与子宫内膜癌疾病发生发展和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为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判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收集1999年7月至2009年4月经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开腹手术的76例子宫内膜癌的组织蜡块及相关临床病理资料。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PELP1/MNAR和Ki67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3.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分析子宫内膜癌中PELP1/MNAR和Ki67蛋白的相互关系以及子宫内膜癌中PELP1/MNAR和Ki67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1. PELP1/MNAR蛋白和Ki67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是100%(76/76)和68.4%(52/76)。定位于子宫内膜癌细胞的细胞核。2.在子宫内膜癌中,PELP1/MNAR与Ki67蛋白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 = 0.036,r=0.322。3. PELP1/MNAR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在晚期(Ⅲ、Ⅳ期)子宫内膜癌中PELP1/MNAR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早期(Ⅰ、Ⅱ期)子宫内膜癌,(P=0.000);在中、低分化(G2、3)子宫内膜癌中PELP1/MNAR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高分化(G1)组(P=0.027、P=0.008);在深肌层浸润子宫内膜癌中PELP1/MNAR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浅肌层浸润者(P=0.000);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中,PELP1/MNAR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5);腹水涂片有癌细胞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ELP1/MNAR蛋白的表达高于腹水涂片无癌细胞的子宫内膜癌组织(P=0.000);双附件有转移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ELP1/MNAR的表达高于双附件无转移的子宫内膜癌组织(P=0.000);但PELP1/MNAR蛋白的表达与是否绝经、ER、PR的表达之间均无关(P>0.05)。4. Ki67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Ki67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Ki67蛋白的表达水平还与子宫内膜癌的手术-病理分期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但其表达水平与肌层浸润深度及有无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1. PELP1/MNAR有望成为判断子宫内膜癌进展的新的肿瘤标记物。2. PELP1/MNAR蛋白和Ki67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提示两者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3. PELP1/MNAR蛋白和Ki67蛋白的表达的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的手术-病理分期有关,提示PELP1/MNAR和Ki67可能影响子宫内膜癌疾病的进展。4. PELP1/MNAR蛋白和Ki67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有关,对于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用于筛选高危组患者,为子宫内膜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