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相比之下,社会建设却严重滞后,尤其在基层社会治理领域,群体事件时有发生,已严重影响了群众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为此,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将社会治理纳入更完备的体制性框架之中的同时,也对群团组织在新时期转变工作重心、参与社会治理提出了新要求。然而,当前群团组织普遍存在基层基础薄弱、有效覆盖面不足、吸引力凝聚力不够等问题,特别是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各类新兴群体中的影响力亟待增强;群团组织工作和活动方式过于单一,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强,存在机关化、行政化和脱离群众现象;群团干部能力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作风需要改进。因此,本文研究群团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问题,以广州市增城区大敦社区服务站为例,进行调查研究,试图分析当前群团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作用及出现的问题,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专家学者对非政府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研究成果,从而探索群团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本文共安排6章:第1章绪论。主要指出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现状、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创新点。第2章群团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理论依据。主要分析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相关理论。第3章广州市增城区群团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案例。从广州市增城区群团组织工作的实际出发,分析群团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做法及不足。第4章群团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现实困境及原因分析。分析当前群团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第5章国外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经验借鉴。主要研究找出非政府组织与群团组织的关联,从而对国外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优秀经验进行借鉴。第6章群团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路径思考。主要从群团组织基本职能和工作规律入手,以目前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研究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策略。最后结尾进行总结,同时提出今后研究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