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日益全球化,产业间的合作逐渐演化成为地区与地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合作。能源作为特殊的产业,其本身具有的特殊性和局地性,使跨国性区域能源产业合作成为当前世界性的发展趋势。而区域性的产业合作实际上是产业价值链之间的合作,产业链的形成也是产业合作不断细化、专业化的结果,产业合作的最基本模式是基于产业链的合作模式。因此,对于能源产业来说,基于产业价值链的能源产业合作体系模式的构建是必要的,尤其是对于互补性极强的区域,建立送种产业合作体系显得格外重要,如东北亚地区。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本文试图运用价值链、国际合作等相关理论,采用统计分析方法,W能源产业合作为研究核也,建立能源产业合作体系,构建评价模型,并W东北亚为例,综合评价东北亚能源产业合作体系,提出存在的问题W及解决措施,从而推动东北亚更加有效、稳定地合作,同时也为其它区域能源合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本文整体有六部分组成,第一章主要论述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详细阐述产业价值链、国际能源合作的研究状况。第二章提出文章的相关理论包括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产业价值链理论,国际合作理论W及国际能源合作理论。第兰章首先对能源产业价值链进行分析,界定能源产业价值链的节点;其次根据W上的节点分析W及学者对合作体系的研究,建立能源产业合作体系。第四章建立评价模型,对能源产业合作体系进行评价;第五章实证部分,首先介绍东北亚能源产业合作的现状,其次评价东北亚能源产业合作体系,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解决措施;最后一章,总结论文的研究成果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进一步的研究做出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