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利用种植体压低对过萌牙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分组从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中选取(牙合)龈距离不足(≤4mm)的8名患者(共9例种植体)纳入实验组;选取后牙缺失,(牙合)龈距离足够(>4mm)的6名患者(共9例种植体)纳入对照组。2实验方法2.1实验组2.1.1初次就诊:为患者拍摄咬合左右侧面像,种植体及对(牙合)过萌牙的根尖片,取患者全口印模,测量患者缺牙区龈距离,测量对(牙合)过萌牙及种植体的观测指标,制作自凝树脂临时冠,形成咬合高点,使咬合抬高约0.2mm,粘固于愈合基台上。2.1.2复诊:患者每周一次复诊时,加厚临时冠,抬高咬合,测量观测指标。2.1.3完成正式冠修复:重复上述步骤直至获得理想龈距离(≥5mm),对口内情况拍照,2至3周后戴正式冠,种植体X线根尖片检查,拍摄口内照片,取患者全口印模,完成实验。2.2对照组2.2.1缺牙区种植体常规取模;2.2.2 3周后戴冠;拍摄种植体X线根尖片;2.2.3戴冠3月后,复诊拍X线根尖片。结果:1.实验组1.1患者主观感觉:大部分患者在抬高咬合后,进食时稍有不适,2-3天后自行缓解,在抬高咬合的过程中及完成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症状及其它不适。1.2最终压低效果:9例对(牙合)牙平均压低(3.2889±1.0565)mm。1.3被压低对(牙合)牙的临床检查结果及X线根尖片结果:对(牙合)过萌牙的电活力测验值、叩诊、牙龈出血指数(BI)、探诊深度(PD)均无异常;患者实验前后的X线根尖片可见,对(牙合)过萌牙根尖无吸收,牙周膜无增宽,根尖区未见低密度影。1.4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检查结果及周围牙槽骨X线分析:种植体的BI、PD均无异常;实验前后X线根尖片显示:种植体周围骨密度未见低密度区,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吸收值为:(0.0009±0.0792)mm。2.对照组:种植体的BI和PD均无异常,完成冠修复及3个月后时,X线根尖片显示种植体周围骨密度未见低密度区;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吸收值为:(0.1238±0.1371)mm。3.实验组对照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值对比分析:对两组数据数据行统计学分析,P=0.033(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种植体压低对(牙合)牙的方法可以有效并安全地压低的对过萌牙,从而获得理想修复空间,并且种植体周围牙槽骨未出现异常骨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