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SB3.0的高速数据传输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中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机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高速数据传输技术的革命性飞跃。USB总线技术已经有了量及的变化,传输速率从刚出现时的1.2Mb/s到现在的5Gb/s,仅仅用了二十年的时间,与此同时,这样的飞跃性发展,还表现在电源管理能力的提升,资源配置的人性化过程等方面。新概念动态测试的出现,对存储测试技术在存储容量及传输速率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成熟的USB二代产品USB2.0数据传输接口已经无法满足测试需求,基于USB3.0的高速数据传输系统应运而生。现阶段,实验室在USB2.0的基础上,基于USB3.0的高速数据传输系统的研究已经进入了设计阶段。但是,在一些关键问题的处理上还存在一定问题。如:驱动程序的开发、接口与FPGA的通信、高速PCB板的信号和电源完整性问题等。为了解决这些关键问题,本文在撰写过程中,不是简单的进行一些开发板的调试工作,而是利用Cadence软件成功绘制系统的原理图及PCB图,并进行仿真,解决窜扰、反射、电源完整性等问题。围绕课题研究的目的,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总结了USB2.0接口在应用中遇到的几个关键问题,提出了较为有效的解决方法,并进行了仿真验证;2.分析对比了几种高速接口的性能,总结了USB3.0接口技术的几个优势,提出了较为可行的设计方案,绘制了系统的原理框图;3.利用Cadence软件对高速数据传输系统硬件原理图进行了完善,实现了与FPGA及DDR2的互联。在认真学习了高速PCB设计方法的基础上,针对信号反射、信号窜扰、差分线设计、电源完整性几个常见问题,进行了具体的仿真,并提出了有效的设计方法,完成了高速数据传输系统的PCB设计工作;4.对系统的固件程序及FPGA逻辑控制时序进行了设计仿真。在GPIF II接口工作在SLAVE FIFO模式下,对固件框架进行了改进,并实现了与FPGA的通信。5.完成了系统的硬件、速度、传输方向等测试工作,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随着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的全面实施,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业务模式、运
随着同步辐射光学的迅速发展,为纳米级的高空间分辨实验提供了可能,这对同步辐射光束线聚焦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步辐射中使用的辐射光主要位于X射线波段,目前国内外多使用
特斯拉线圈是一种利用谐振方法产生高压电的装置,在高能物理研究、绝缘材料性能测试等方面都有相关的应用。在特斯拉线圈中,次级线圈是提升电压最为关键的部分,也是整个设计的重点。在目前的特斯拉线圈设计中,次级线圈广泛采用高度和直径比为4~6的尺寸参数,而很少有突破此范围。对于中小型的线圈,这样的比例尚可以接受;而对于大型的特斯拉线圈则显得不合适:不仅耗费材料,也给设计制作带来较大的困难,而且按照此比范围设
《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先后撰写的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回忆性散文,这些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理解,但正如教材编者在《名著导读》中所言,这些文章虽写了不少儿童之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