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呈迅速上升趋势,该病以并发症、高经济负担以及低生活质量的特点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重视。中医体质学说在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疾病的体质学研究尚浅,本研究探讨了原发性高血压生存质量及精神状态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为防治高血压以及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目的本研究在综述了中医体质学及原发性高血压流行病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理论研究与临床研究,探讨了原发性高血压的生存质量及精神状态和中医体质的关联性,为全面的、可行的、有效的中医体质三级预防提供基础。方法文献研究:通过文献查阅了解了中医体质学以及原发性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与不足。理论研究:立足于中医体质理论之上,阐述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病名、病机的认识及在中医学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临床研究:采用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用共收集448例病例组与448例对照组进行研究,研究共分为三个部分。①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体质特点研究:选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量表调查病例,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并将体质中兼夹质进行拆分,采用Logist ic回归的方法分析其数据,以探讨中医体质类型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并将单因素回归统计结果,进行多重共线性诊断(相关矩阵及容差分析)、Hosmer and Lemeshow模型拟合优度检验。通过比较不同统计方法的结果,分析体质研究中兼夹质的处理方法。②原发性高血压精神状态与体质的关系研究:选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调查病例,分析收集病例的精神状态,结合高血压的病因病机,通过描述性统计及Logistic回归得出原发性高血压精神状况与体质的关系。③原发性高血压生存质量与中医体质学的三级预防,选用SF-36量表对病例进行调查,通过比较原发性高血压各体质各维度生存质量与平均值的不同,提出基于体质的原发性高血压的三级预防。结果临床研究:①将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兼夹质拆分为体质要素并合并至单一体质要素后,通过单因素非条件Logist ic分析结果显示:平和质、阴虚质、痰湿质、阳虚质各自对应的P值均小于0.01,平和质OR值为0.464,阳虚质OR值0.356,阴虚质OR值2.371,痰湿质OR值2.471,原发性高血压体质类型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回归方程显示:Logit (p)=1n (p/1-p)=0.63-1.101×1(平和质)-1.001x2(阳虚质)+0.754x 3(痰湿质)+0.501x4(阴虚质)②原发性高血压组中焦虑的发作远大于非高血压人群(病例组得分7.74±8.312;对照组得分3.00±4.513)秩和检验,P小于0.01, Logistic回归发现虽然气郁质与高血压发生无关,但是对于高血压焦虑的发生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而阴虚质与抑郁的发生无关。高血压组的抑郁发作远小于非高虚也人群(病例组2.11±4.879;对照组8.17±11.188),秩和检验P小于0.01,。③病例组与对照组间PF、BP、GH、VT、SF、RE、MH差异显著,RP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由均值比较可知病例组PF(躯体功能)、GH(总体健康)、VT(活力)、SF(社会活动功能)、RE(日常精神活动功能)、MH(心理健康)均小于正常组,BP(身体疼痛)高于正常组。结论1通过探讨中医体质类型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首次将兼夹质进行拆分纳入整体探讨,更加全面,更加贴近于临床实际情况。从体质角度确立平和质、阳虚质为原发性高血压的保护体质,阴虚质与痰湿质为危险体质,丰富了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理论。2通过探讨中医体质与高血压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关系,初步制定了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体质三级预防方案:一级预防为病因预防,针对个体早期,通过体质类型的判断,进行饮食、精神、锻炼等方面的调节;二级预防为临床前期预防,应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根据体质进行原发性高血压高危人群的筛选,并从饮食调养、体育锻炼、生活起居、情志调摄等方面对与疾病相关的危险体质者进行健康管理,制定原发性高血压危险体质的个性化健康调护方案,恢复机体阴平阳秘状态;三级预防主要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主要采取辨病-辨证-辨体相结合的治疗,防治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