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车地轨耦合的车辆杂散电流控制技术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guo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铁路运输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准和交通运输能力的重要标志。近些年来,由杂散电流造成的轴承电腐蚀问题给列车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而传统的杂散电流注重研究流入地下,对于研究流入列车的车辆杂散电流内容不够详细,且未从考虑列车结构系统、轨道系统以及地面回流系统的耦合角度来研究车辆杂散电流分布特性。因此,为实现轨道交通的环境友好、安全运行,研究基于车地轨耦合的的车辆杂散电流控制技术已经刻不容缓。本文为研究基于车地轨耦合的车辆杂散电流分布特性,先是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然后分别介绍了车地轨耦合系统的列车结构系统、轨道系统以及地面回流系统,并对车辆杂散电流的来源进行了叙述。为进一步研究基于车地轨耦合的车辆杂散电流分布特性,建立了车地轨耦合下的系统仿真模型,并对仿真模型的各个模块的搭建以及参数选择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时基于建立的车地轨耦合下的系统仿真模型,研究列车结构系统、轨道系统以及地面回流系统对车辆杂散电流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列车采用直接接地方式时,流入的车辆杂散电流较大,且呈现出流入列车头尾车的车辆杂散电流较大、流入列车中间车的车辆杂散电流较小的分布特点。列车轴承绝缘系统的破坏会增加流入列车的轴承的电流;轨道系统中钢轨纵向电阻的异常会增加流入列车的车辆杂散电流水平;地面回流系统的过渡电阻参数的异常也会增加流入列车的车辆杂散电流水平。从优化列车接地方式角度出发,提出两种保护接地方式来抑制流入列车的车辆杂散电流,一种为串联电阻接地,另一种是基于不对称电阻新型接地。并通过仿真验证了两种保护接地方式对车辆杂散电流的抑制效果。仿真结果表明,两种保护接地方式均抑制流入列车的车辆杂散电流水平,但基于不对称电阻新型保护接地方式抑制效果要比串联电阻接地好。最后对串联电阻以及直接接地两种保护接地方式下的列车杂散电流进行了现场测试,进一步验证车辆杂散电流分布规律,得出的结论与仿真结果一致,进一步验证了仿真模型搭建的合理性。
其他文献
膨胀土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很广,如云南、贵州、广西、安徽等地均有不同范围的分布。膨胀土地区高铁的建设不仅要解决由地基的累积变形引起的路基沉降问题,更要解决由地基膨胀变形引起的轨道结构损伤及线路平顺性问题。为了更好的理解非饱和膨胀土的工程特性,本文针对膨胀土胀缩特性和多裂隙性,在全吸力范围内,进行原状膨胀土的裂隙特征和土-水特征曲线(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s)及其
近年来,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发展迅速,运营里程不断增长,遭受的气象灾害也越来越复杂。其中,风灾和雨灾是我国高速铁路最为常见的两种气象灾害。高速铁路桥梁和车辆在大风和暴雨的作用下,气动性能会发生改变,进而影响高铁行车安全。本文选取兰新高铁沿线5376基站监测的日极值风速和日极值降雨强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混合Copula函数的风雨联合概率分布模型,基于基本降雨特征参数,分析了风雨耦合作用下桥梁和车辆的
2017年,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新农村建设翻开新篇章。新农村社区的快速建设中,公共空间规划设计陷入技术引导与建成现状的偏差、规划设计与村民实际使用现状的错位的困境,具体表现为公共场所及其设施被村民私自占用、改造、破坏或闲置。在此背景下,规划设计技术系统需要自下而上的反馈调节。研究从空间使用者的角度,调查成都新农村社区公共空间居民满意,分析影响满意度的因素并进行重要性排序,为规划设计改进和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高技术产业作为拥有先进尖端技术、生产高技术产品的产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力量。在“新常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以传统的工业产业和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的东北地区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亟需利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来改变原有的传统产业模式。而产业的发展和成长不能单纯依靠市场力量,还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领。政府所制定的科技政策,对各地区发展高技术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因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大部分城市城区范围显著扩大,城市用水量激增,供水管网建设进度与需求矛盾加剧,导致城市供水服务不足,严重影响城市生活与生产。特别是一些中等规模丘陵或山区城市,由于城区街道地形高差较大,城区布局分散,供水距离相对较长,供水系统压力不均衡程度尤为突出。对于地形较高、供水较远的区域供水压力不足,影响城市居民用水的质量。而另一部分地形较低区域供水管网压力过大,常导致供水安全事故增加
随着交直交机车逐渐替代交直机车作为我国铁路运输的主要负荷,电气化铁路的电能质量问题逐渐转变为以负序问题为主,尤其在电网薄弱地区。在青藏铁路的格尔木—拉萨段周围电网薄弱,牵引供电系统在负荷较密集时,造成的电力系统三相不平衡问题必须加以治理,否则会产生相关不利影响。同时,该线路存在连续长大坡道,为了保证机车供电以及运营的安全,不适宜过多设置电分相。使用牵引变电所群贯通供电系统可以有效减少电分相的数量,
城市轨道交流供电系统具有采用电缆作为牵引回流部件的特殊结构,使该系统具有供电容量大、距离远、供电稳定等特点,同时,系统采用交流供电制式辅以同相供电技术,使其具有无杂散电流、贯通供电、再生能量可直接利用、消除电分相等优点,对比既有城轨直流牵引供电系统,可省去复杂的杂散电流治理方案与减少牵引所数量,带来一定经济与环境上的收益,因此,城轨交流供电技术是城市轨道交通的佳选。首先,介绍城轨交流供电系统的结构
服装行业作为我国传统制造业,改革开放以来对我国经济贡献巨大,近年来在“互联网+”、“新零售”以及外资品牌入侵的时代背景之下,国内服装行业内的竞争异常激烈。并购已渐渐成为了服装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在我国政府大力推广“走出去”、“一带一路”的政策背景下,不少服装企业开始尝试跨国并购以扩大企业规模、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全球供应链布局。然而风险总是与收益相伴相生,近年来许多国内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
在智能仓储行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内外仓储行业掀起了一股“机器换人”的热潮,移动机器人在仓储领域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仓储行业面向智能化、机器化方向的转变。智能仓储移动机器人的快速发展,除了机械、通信、电子传感器等硬件设备必不可少之外,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更是关键所在,因此,在智能仓储移动机器人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本文对移动机器人的路径规划算法做了深入研究。首先,针对单机器路径规划研究,设计了一种改进
门式混凝土浇灌机是一种大型的混凝土浇灌设备,主要用于道路、机场、城市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大面积混凝土浇灌作业。该机采用不同行走轮组时,能够在路面及轨道上运行,可适用于不同的工作环境,相比人工和普通混凝土浇灌机具有极高的工作效率和优势。为了保证浇灌机结构的可靠性,降低设备制造成本,对门式混凝土浇灌机结构进行了抗倾覆稳定性计算、模态分析、静力学计算和优化设计。门式混凝土浇灌机工作环境在户外,受天气、施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