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间夹脊电针介入对脊髓横断损伤大鼠RhoA表达的影响

来源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时机夹脊电针介入下,大鼠脊髓横断区RhoA蛋白的时相表达变化、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而研究夹脊电针对脊髓受损神经的修复作用及其时效性的部分机理。方法:将108只Wistar成年雌性大鼠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2h组(C组)、4h组(D组)、6h组(E组)和12h组(F组),共6组,每组18只。实验采用全横断损伤造模法对T10节段进行损伤,模型组损伤后不予以干预治疗,每日抓取、捆缚1次;2h组(C组)、4h组(D组)、6h组(E组)、12h组(F组)4个治疗亚组,分别在造模成功后2h、4h、6h、12h,4个时间点开始介入夹脊电针进行治疗,每日1次,每次30min;假手术组不予损伤,仅暴露脊髓后进行缝合,不予干预治疗,每日抓取、捆缚1次。在术后3d、7d、14d,对各组大鼠分别进行BBB行为学评分,量化性评价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变化情况;随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轴突再生相关抑制蛋白RhoA的表达水平,观察其变化情况。结果:1.BBB行为学评分(1)在术后3d、7d、14d时,与A组相比,余下各组的BBB评分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C组、D组、E组、F组四个治疗组的BBB评分皆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夹脊电针治疗组大鼠的BBB评分皆呈现为,在治疗3d时最低,在治疗7d时有所增高,14d时显著增高的趋势。(2)术后3d时,C组、D组、E组、F组,四组之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7d时,与F组相比,C组、D组、E组的BBB分值均有所增高(P<0.05)。在术后14d时,与F组相比,C组的BBB分值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F组相比,D组、E组的BBB分值略有升高(P>0.05)。术后3d、7d、14d,与C组相比,D组、E组的BBB分值略有降低(P>0.05)。2.Western Blotting检测(1)在术后的3d、7d、14d时,各组大鼠脊髓损伤区RhoA蛋白的表达水平皆高于A组(P<0.05),与B组相较,C组、D组、E组、F组,4个治疗组RhoA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夹脊电针组RhoA蛋白的表达情况皆呈现为,治疗3d时RhoA蛋白表达水平最高,治疗7d时RhoA蛋白表达水平逐渐下降,治疗14d时Rho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2)术后3d、7d时,C组、D组、E组,3组RhoA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低于F组,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时,与F组相较,C组RhoA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F组相较,D组、E组RhoA蛋白的表达量略低(P>0.05)。在术后3d、7d、14d时,C组、D组、E组,3组之间RhoA蛋白的表达水平未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各夹脊电针治疗组皆整体呈现出,介入治疗时间越早,其脊髓损伤区RhoA蛋白的表达水平越低的趋势。结论:1.夹脊电针可下调大鼠脊髓横断损伤区RhoA蛋白的表达水平,提高模型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评分,促进脊髓损伤后受损轴突的再生。2.夹脊电针的不同介入时机对受损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影响不同,早期介入优于晚期介入。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针康法对HIBD新生大鼠的神经功能影响及针康法对HIBD新生大鼠大脑皮质内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AKT、14-3-3表达的影响,为临床上通过针康法改善细胞凋亡从而治疗HIBD疾病提供新的方向。方法:择取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针刺组(C组)、康复组(D组)和针康组(E组),每组于24 h、72 h和7 d时间点再分为3个亚组,每组6只。用改良的
目的:通过研究针康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小鼠神经功能及IL-18、IL-3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康法的脑保护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C57BL/6雌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模型组、假手术组、针刺治疗组、康复治疗组、针康治疗组五组,每组24只小鼠,各组再分成3d、7d两个亚组,即每个亚组12只小鼠。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制备永久性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给予任何治疗,针刺治疗组采用头穴丛刺的治疗方
目的:通过观察夹脊电针结合神经松动术疗法对兔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传导速度及Netrin-1、Slit2和Rho GTPases表达的影响,探讨夹脊电针结合神经松动术疗法通过调控Netrin-1、Slit2的表达,抑制Rho GTPases失衡,促进轴突再生的作用机制,为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新西兰家兔216只,随机分为6组,包括正常对照组、病毒空载组、电针结合神经松动术组、Net
本文介绍了林珮琴的主要学术思想,论述了其对消渴的认识,重点对《类证治裁》治疗消渴42首方剂进行分析,探析其组方特点。林珮琴认为消渴的病机为水火不交、燥热伤阴,在治法上以生津为主,兼以益气、滋阴、固涩、清热、补血、利水。本文对《类证治裁》治疗消渴的42首方剂进行方义分析,其中苦楝子汤、理中丸、紫苏汤、五苓散非治消渴本证,故未收录以上4首方剂。通过对其余38首方剂治疗的消渴进行辨证分型,探析其组方用药
目的:本文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切入点,通过对古籍文献的梳理,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观点,对中医睡眠生理及失眠的病因病机学进行研究,重新构建现代中医学对于睡眠生理以及失眠病因病机的认识,加深当代中医对失眠的理解和认识,使之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方法:主要运用文献信息学的方法,对古代相关的睡眠生理和病理的文献资料进行提取和梳理,探讨其发展源流。采用理论归纳分析的方法,对中医对于睡眠的认识进行分类整理,并在精
目的:本研究探讨电针“百会”“足三里”对SAMP8小鼠学习与记忆能力的影响,以及对SAMP8小鼠AGER/LRP1受体系统的调节机制,为临床运用电针治疗轻度认知障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7月龄雄性SAMP8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同月龄相同遗传背景的SAMR1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适应性饲养1周后,对全部小鼠进行Morris水迷宫训练,筛选符合认知障碍标准的SAMP8小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Mod)、
目的:张仲景撰《伤寒杂病论》,长期指导古今医家的临床实践,影响深远。本文研究仲景从脾胃论治五脏病的规律,探讨仲景在治疗疾病中,是如何从脾胃角度选方用药,辨证论治五脏病。方法: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将仲景《伤寒论》398条原文与《金匮要略》中前22篇398条的条文综合起来,将原文中方药明确,在治疗上从脾胃论治五脏病的条文进行筛选,整理出符合筛选条件的原文条文,然后将其按照五脏病进行归纳,逐条进行梳理
本文介绍了李中梓的主要学术思想,论述了其对咳嗽的认识,重点对《医宗必读》治疗咳嗽的35首方剂进行分析。将咳嗽分为外邪犯肺型、痰湿阻肺型、里热炽盛型、气血亏虚型、肺阴亏虚型、肾气亏虚型。对每种证型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方剂及配伍用药进行详细论述,总结李中梓治疗咳嗽的用药特点。《医宗必读》治疗外邪犯肺咳嗽时,常用麻黄发汗解表,生姜温肺止咳,半夏燥湿化痰,桂枝解肌发表,杏仁止咳平喘,常用配伍药对为半夏与
目的:通过观察通督调神推拿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为临床工作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推拿一科、针灸二科门诊前来就诊的失眠患者 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30例。治疗组采用通督调神推拿法治疗,通过按揉法、一指禅推法、擦法等手法对督脉由百会至腰俞以及神门、内关、安眠穴等穴位进行推拿治疗,每日治疗1次。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每日治疗
目的:通过对《证治准绳·女科》中治崩漏方剂的分析,研究王肯堂对崩漏的认识及组方用药特点,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总结了历代文献中崩漏的病名沿革以及对病机、治法的认识;分析了《证治准绳·女科》中治崩漏方剂的配伍组方;将113首方剂录入了古今医案云平台(V2.1),运用该平台“数据挖掘”功能,对药物使用频次、药性、药物关联性等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王肯堂对崩漏的认识以及相关方剂的用药特点。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