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炎症因子和肿瘤标志物与ⅡB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分析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hwingang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治疗前外周血炎症因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NLR、PLR)和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与ⅡB期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分析。方法基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临床诊疗病例,将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1年01月至2017年12月有完整治疗前外周血血常规、肿瘤标志物等符合标准的初治ⅡB期(2009年FIGO分期)宫颈癌患者173例纳入研究中,其中手术综合治疗患者89例,同步放化疗患者84例。通过绘制ROC曲线确定治疗前NLR、PLR、SCCA的最佳截断值,并根据截断值分别分为高NLR、PLR、SCCA组和低NLR、PLR、SCCA组,分别比较患者临床信息、病理特征、总生存时间等差异,预测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通过绘制治疗前NLR、PLR、SCCA的ROC曲线,NLR最佳截断值为2.23,PLR最佳截断值为168.57,SCCA最佳截断值为6.44 ng/L。Pearson相关性分析治疗前外周血NLR、PLR存在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96,P=0.000。NLR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6),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无关(P=0.586、P=0.304、P=0.388、P=0.153);PLR水平与患者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年龄无关(P=0.223、P=0.179、P=0.113、P=0.136、P=0.151);SCCA水平与患者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0.003、P=0.002、P=0.041),与肿瘤大小、年龄无关(P=0.061、P=0.903)。治疗前高NLR组(中位OS为68个月)、高PLR组(中位OS为65个月)、高SCCA组(中位OS为63个月)患者总生存期较低NLR组(中位OS为101个月)、低PLR组(中位OS为90个月)、低SCCA组(中位OS为101个月)短,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011、P=0.009)。单因素COx分析治疗前NLR、PLR、SCCA、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与患者总生存期有关(P=0.006、P=0.012、P=0.010、P=0.000、P=0.008),多因素COX分析治疗前NLR(HR=1.740,P=0.047)、SCCA(HR=2.275,P=0.003)、淋巴结转移(HR=2.665,P=0.000)、病理类型(HR=3.140,P=0.000)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ⅡB期宫颈癌患者盆腹腔淋巴结转移率为36.4%(63/173),病理确诊的淋巴结转移率为37.1%(33/89)。高PLR组与低PLR组淋巴结转移无差异,高NLR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低NLR组患者(OR:2.660,95%CI:1.054-6.746,P=0.036),高SCCA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低SCCA组(OR:2.702,95%CI:1.055-6.918,P=0.035),当NLR、SCCA联合时,淋巴结转移检出率更高(OR:4.691,95%CI:1.449-15.189,P=0.006)。NLR、PLR、SCCA的ROC曲线面积分别为0.626、0.595、0.609,灵敏度分别为0.739、0.522、0.500,特异度为0.505、0.692、0.768。低NLR组患者行同步放化疗治疗总生存期(中位OS为91个月)较手术综合治疗(中位OS为71.9个月)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同步放化疗治疗中低NLR组(中位OS为91个月)总生存期大于高NLR组(中位OS为75个月),有统计学差异(P=0.002);高NLR组患者手术综合治疗(中位OS为58个月)与同步放化疗治疗(中位OS为75个月)总生存期无差异(P=0.671);不同PLR、SCCA水平患者总生存期与治疗方式均无关(P>0.05)。结论外周血NLR、PLR存在线性相关关系,但相关系数不大;PLR水平与患者预后有关,但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NLR、SCCA、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是影响ⅡB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LR不能作为预测淋巴结转移指标,NLR、SCCA可作为预测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指标,当两者联合应用时敏感度、特异度更高;低NLR组宫颈癌患者选择同步放化疗治疗预后较手术治疗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冻融周期移植不同时期囊胚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生殖医疗中心行D5或D6冻融囊胚移植的不孕患者资料。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共计674个周期。根据囊胚发育速度分为D5组(n=321)和D6组(n=353)。根据囊胚移植数目分组,D5单囊胚移植组(SBT-D5,n=151),D6单囊胚移植组(SBT-D6,n=188);D5双囊胚移
目的:探讨肿瘤微环境响应性多模态靶向成像纳米颗粒造影剂的制备方法,并研究该纳米颗粒造影剂的乳腺癌分子靶向成像诊断应用前景,以期为肿瘤的多模态成像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采用双乳化法制备以PLGA为载体、具备肿瘤微环境响应性和多模态靶向成像能力的纳米颗粒造影剂,在超声、磁共振和荧光成像三种模态下分别验证本纳米颗粒造影剂的肿瘤靶向能力。理论上,PLGA颗粒经RGD多肽修饰可与乳腺癌表面高表达的整
研究背景与目的:放射性肺损伤(RILI)是胸部肿瘤放疗不可回避的问题,制约了肿瘤的照射剂量,从而影响局部控制和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放疗技术的进步一定程度上减轻了RILI,但寻找高效低毒的药物进行防护仍尤为重要。本课题通过采用中药防护剂肿节风对胸部放疗患者进行干预研究,探讨其RILI防护价值。方法:将2017年8月至2019年10月接受放疗的50例胸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干预组各25例。两
目的:1.探讨静压力对聚乳酸-乙醇酸聚合物(PLGA)支架上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s)信号通路ERK1/2-c-Fos中细胞外蛋白调节激酶(ERK1/2)、磷酸化细胞外蛋白调节激酶(p-ERK1/2)、c-Fos及Ⅰ型胶原蛋白(COL-Ⅰ)表达的影响。2.探讨ERK1/2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作用下,静压力对PLGA支架上的HGFs中ERK1/2、p-ERK1/2、c-Fos和COL-Ⅰ
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统一标准化的树脂弯曲根管,通过比较M3-L Blue、Pro Tpaer Next(PN)和Pro Taper Universal(PU)三种根管预备系统的成形能力,初步评价M3-L Blue对弯曲根管的成形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初步的实验依据。研究方法:选取30颗统一标准化的树脂弯曲根管(Schneider法:30°),随机分组法分成3组:M3-L Blue、PN、PU,每组1
目的:评估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 19,CK19)和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352例H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CK19和MVI分为四组:CK19(-)/MVI(-),CK19(-)/MVI(+),CK19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剂量的丁酸钠(sodium butyrate,SB)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IL-21和IL-10的调节作用及其对小鼠结肠炎的影响。方法:将50只6-8周龄健康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丁酸钠低剂量组(SB300mg/kg)、丁酸钠中剂量组(SB450mg/kg)和丁酸钠高剂量组(SB60
目的:通过单中心、回顾性的研究探索直肠癌患者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并分析临床确诊吻合口漏前体温、心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预测吻合口漏的能力从而对直肠癌手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及诊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行直肠癌根治术(包括Dixon、Ta TME、ISR、NOSES)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38例术后发生AL
目的:甲状腺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病及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其中有2%-19%的甲状腺肿瘤患者肿块大部分甚至全部坠落至胸部[1]。对于此类甲状腺肿瘤,我们称之为胸骨后甲状腺肿瘤(Retrosternal thyroid tumor),目前普遍定义即为肿大的甲状腺向胸腔内扩展,且总体积的50%或以上位于胸骨切迹以下,或甲状腺肿瘤下极低于胸骨上切迹3cm及以上[2,3]。本研究旨在评估胸骨后甲状腺肿
目的:构建了仿生定向表达TRAIL的细胞膜囊泡(TU-NP)使精准靶向输送药物以及提高药物递送效率成为可能,获得特异性靶向功能、避免免疫清除以及继承了源细胞复杂的生物功能,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其在体内治疗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1)TU-NP的合成与表征:利用双乳法制备PLGA-HCQ纳米颗粒,将基因工程细胞膜涂覆到纳米颗粒表面组成细胞膜纳米囊泡(TU-NP),利用动态光散射粒径仪(DLS)检测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