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体经济压力增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杠杆率居高不下,频频发生债务违约事件。与此同时,银行不良贷款率较高,金融风险加大。在此背景下,市场化债转股应运而生。与上一轮政策性债转股不同的是,本轮债转股坚守市场化原则,以解决企业财务困境、提升企业经营效率、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为主要目的,兼顾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率,化解金融风险,因此,受到了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民营企业债转股推进缓慢已成为市场化债转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民营企业债转股的成功代表——远兴能源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力求为后续债转股企业提供一定参考。在相关理论和实施现状部分,首先,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其次,本文阐述了两轮债转股的不同点以及当前市场化债转股的实施现状,发现本轮债转股仍主要以国企为实施对象,虽然民营企业实施债转股的项目数量在增加,但总体占比还是非常小。最后,本文总结了民营企业参与市场化债转股存在的两大限制,一是民营企业自身限制,二是债转股的适用范围限制。在案例介绍部分,本文考察了远兴能源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以及整个行业大背景,发现远兴能源所处的行业近几年发展良好,而且企业与同类企业相比具有三大核心竞争力,在实施市场化债转股前一两年时,其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较好,财务风险较大,属于存在暂时性困难的优质企业,符合本轮市场化债转股筛选标的企业的条件。进而本文对整个债转股的方案以及具体流程进行介绍,具体包括市场化债转股的实施机构、资金来源、交易标的、定价机制和股权持有及退出安排五部分。在案例分析部分,本文首先从外部大环境以及内部交易各方两个维度进行了动因分析,发现行业升级转型、政策鼓励推动是实施本次市场化债转股项目的外部动因;化解企业财务风险、寻求战略投资者等是内部动因。其次,本文深入分析了远兴能源选择发股还债模式的合理性,以及其市场化债转股项目具有的特色,具体包括以下五点:保险资管公司自主操盘;资金来源为银行降准资金;退出通道设置对赌协议;债权与股权来自不同子公司;定价机制更合理。然后,本文通过财务分析法与事件研究法,重点分析了债转股项目的实施对债转股公司的影响,具体体现在改善公司财务状况、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和推动股价向公司内在价值靠拢;兼顾考察了对实施机构和债权银行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增强债权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实施机构获得股权投资收益。最后,本文回顾了整个市场化债转股项目,发现其存在四点不足之处,具体体现在银行降准资金没有撬动社会资金参与,债转股方案缺乏柔性,方案中缺少后期债务约束机制,以及无法消除公司经营不善风险和市场变动风险。在结论与建议部分,本文认为远兴能源市场化债转股项目总体来看是成功的,但并不完美。本文通过总结远兴能源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从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一是关于提升民营企业市场化债转股竞争力的建议,包括民营企业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多战略并举实现民营企业经营转型升级和合理增设债转股方案补充条款;二是关于降低实施机构市场化债转股风险的建议,包括实施机构应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培养或引入专业人才、注重后续债务约束机制和股东权益机制的设计;三是关于加强政府部门推动民营企业市场化债转股的建议,包括拓宽民营企业市场化债转股资金来源、丰富股权退出渠道和落实债转股配套支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