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血清NMDA受体抗体对抗NMDA受体脑炎临床特征的影响,明确抗体滴度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62例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按照抗体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血清及脑脊液抗体双阳性组(double positive group,DP组)及仅脑脊液抗体单阳性组(single positive grou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血清NMDA受体抗体对抗NMDA受体脑炎临床特征的影响,明确抗体滴度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62例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按照抗体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血清及脑脊液抗体双阳性组(double positive group,DP组)及仅脑脊液抗体单阳性组(single positive group,SP组),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比两组之间人口统计学、症状、辅助检查及预后的差异,并做抗体滴度与症状及预后的相关分析。[结果]1、共有35例(56.5%)患者同时存在脑脊液及血清NMDA受体抗体;2、相对于SP(n=27)组患者,DP(n=35)组发病年龄更小[23岁(IQR 16-39)vs 34 岁(IQR 22-48),P=0.038],合并精神行为异常(85.7%vs 37.0%,P=0.000)、癫痫持续状态(45.7%vs 14.8%,P=0.014)、自主神经功能异常(42.9%vs 14.8%,P=0.026)、中枢性低通气(48.6%vs 11.1%,P=0.002)比例更高;治疗过程中进入 ICU(60.0%vs 22.2%,P=0.003)及病情改善时间长于 4 周(54.3%vs 25.9%,P=0.025)比例更高;3、脑脊液检查中,SP组的总蛋白(5.7%vs29.6%,P=0.016)及免疫球蛋白IgG(40.0%%vs 70.4,P=0.017)升高更为显著。4、相关性分析显示,随着脑脊液抗体滴度升高,患者出现精神行为异常(R=0.368,P=0.004)、癫痫持续状态(R=0.287,P=0.025)、语言功能障碍(R=0.409,P=0.001)、意识水平下降(R=0.280,P=0.029)、中枢性低通气(R=0.474,P<0.001)、自主神经功能障碍(R=0.395,P=0.002)、入住ICU(R=0.476,P<0.001)比例逐渐增高;随血清抗体滴度升高,患者出现癫痫持续状态(R=0.511,P=0.003)、意识水平下降(R=0.413,P=0.016)、中枢性低通气(R=0.460,P=0.007)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R=0.502,P=0.003)逐渐增多。[结论]1、抗NMDA受体脑炎中,一半以上患者在脑脊液及血清中均发现抗体;2、伴血清NMDA受体抗体的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发病年龄小且病情重,出现精神行为异常多;3、伴或不伴血清NMDA受体抗体的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间的预后无差异;4、不伴血清NMDA受体抗体的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脑脊液检查出现总蛋白及免疫球蛋白IgG升高多;5、脑脊液及血清抗体滴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但不影响预后;
其他文献
[目 的]随着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逐年下降,大量的重症脑卒中患者将转入ICU进一步生命、呼吸支持,导致后ICU脑卒中患者逐年增加。目前对后ICU脑卒中患者康复预后的预测尚没有系统的客观的方法体系,精准客观的预后评估可以帮助康复团队制定更切实可行的康复目标与康复计划,更利于及时采取最有效的康复措施尽可能地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并改善其生活质量。本研究拟探讨后ICU脑卒中患者康复预后的相关因素,并建立基于临床
目的:探讨芍药甙(PF)对激活小胶质细胞的影响及促进神经干细胞(NSCs)向多巴胺(DA)能神经元分化的影响并初步探寻其可能的分子机制,试想为帕金森病(PD)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寻找新的思路。方法:1.原代小胶质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解剖分离2天内SD乳鼠大脑皮质区域,使用胰蛋白酶消化及机械吹打制成单细胞悬液,接种于含有10%FBS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在8-11天后经摇床震摇和轻拍法纯化小胶质细胞,并
[目的]对汉化版interRAI-PAC进行信效度检验,探讨此评估工具在我国综合医院康复科使用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为临床医生、治疗师及家属提供客观的患者状况,使其做出合理有效的医疗决定,同时推进能够兼容不同医疗健康领域的评估工具在我国的广泛使用。[方法]1.由两名接受过interRAI专项培训的医务人员同时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92名脑卒中患者进行interRAI-PAC评估,测量其评估者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 MDR1G1199A、ABCB1G2677T/A、UGT1A6A552C、T19G和UGT2B7C161T基因多态性与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相关性,为癫痫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0月在昆明市某三甲医院门诊及住院就诊的服用丙戊酸钠单药治疗的癫痫确诊患者100例。运用化学免疫发光法(CMIA)监测丙戊酸钠稳态血药浓度,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
[目的]建立低强度聚焦超声刺激小鼠伏隔核的方法,采用不同声压进行超声刺激并检测伏隔核区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变情况。[方法]SPF级成年C57BL/6小鼠160只,雄性,体重18-22 g(6-7周),动物在移动饲养屏障中适应性饲养一周。脑区显微注射确定NAc在颅骨表面投映点的位置坐标后,进行超声刺激小鼠NAc,刺激结束后取脑组织行HE、尼氏染色,c-Fos免疫荧光检测,初步建立超声刺激方法;随后将小鼠
[目的]探讨C臂CT在颅内动脉瘤支架置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其在血流导向装置置入中对支架贴壁情况的显示。探讨在行头部高分辨率C臂CT时不同稀释程度对比剂的差异,以获取最佳的对比剂稀释程度,同时探讨其在术后复查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室2019年9月至2021年1月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并符合介入手术治疗指征的患者,患者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或血流导向装置置入。按照其手术
[目的]腔隙性梗死、白质病变、脑微出血和血管周围间隙扩大是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典型的影像学表现。高血压是脑小血管病最重要的可干预危险因素,与脑小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关于24小时动态血压变异性与脑小血管病发生发展是否相关、血压变异性参数是否是影响脑小血管病MRI总负荷的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脑小血管病患者进行24小时
第一部分:DISC1对癫痫后成年雄性小鼠海马区神经元迁移的影响[目的]1.探究DISC1蛋白在癫痫小鼠海马齿状回区的调控作用;2.阐明癫痫后DISC1与 Reelin、ApoER2、EphB2、Integrinβ1、Integrinα5的表达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选取SPF级健康成年雄性C57BL/6小鼠(4-6周龄,18-22g),采用腹腔注射匹罗卡品(260-275mg/kg)构建自发性痫
[目的]将汉化版国际居民评估工具interRAI-PAC营养筛查模块应用于脑卒中住院患者,并与营养筛查量表NRS-2002进行比较,研究两种营养筛查方法在脑卒中住院患者营养筛查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及预防卒中患者的营养不良提供指导依据,并为汉化版interRAI-PAC在我国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部住院部符合条
[目 的]探讨慢性迷走神经电刺激对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模型大鼠的影响,以期对临床工作中癫痫发作的预测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 法]将36只成年雄性SD(Sprague-Dawley)大鼠纳入实验,分为对照组(Ctr组)、VNS组(VNS组)、癫痫组(Epi组)、癫痫+VNS组(Epi+VNS组)。在 36 只大鼠中,有 20 只大鼠通过 MSD(technology of Meso S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