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求,我国对高技术产品的发展以及贸易越来越重视。欧盟作为我国的重要的贸易伙伴,自从成立以来,于中国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往来,在高技术产品方面也不例外。本文力求从产业内贸易的角度研究中国与欧盟高技术产品的贸易情况。高技术产品,一般是指符合高技术领域,运用尖端技术生产的产品,涉及到航天航空、电子信息、软件、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高技术产品现在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风向标,是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标杆。而且与其它传统制造行业相比,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逐年增加,高技术产品的发展程度已经成为了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欧盟和中国,分别作为发达国家联盟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在高技术产品的发展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成就。两者之间的高技术产品贸易也为其带来了丰厚的贸易利润。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世界各国之问货物和知识交流的不断增多,国际贸易有着迅速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甚至大大超过了技术的增长。尤其是对于发达国家之间,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更快。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在国际贸易中,同一个产业内的产品在国家之间双向流动,即在同一个时期一个国家既出口又进口同一个产业内的产品这种新的贸易类型,即同一个国家对于同一产业的产品既出口又进口的现象,被学者称为产业内贸易。本文重点分析了中国与欧盟的高技术产品贸易情况,尤其是产业内贸易发展情况,并且探讨了两国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采用GL指数等指数分析了中欧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程度,并且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了中欧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最后根据分析,主要从科技创新、政府监管等方面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本文补充了最近国内对于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研究,尤其是对于中国与欧盟之间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研究。因为,目前对高技术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的研究,尤其是中国和欧盟高技术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情况研究并不多。虽然产业内贸易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是仍有必要深入研究。尤其是关于中国欧盟产业内贸易理论仍需重视。其次,中欧的产业内贸易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在的研究可以作为阶段发展的记录,为以后的学者提供可参考性的资料。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在传统的GL指数研究之外,采用了动态的Bruelhart指数,研究了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变化情况,并且数据获取方面使用了HS编码。在实证分析的部分,选取了市场规模、外国直接投资、贸易开放程度等变量,对中欧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且采用了15个国家10年的数据进行了面板数据分析,这种方法增大了实证分析的可信度。本文通过中国与欧盟各国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规模、现状、结构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参考建议,通过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来提升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量,并且推动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技术进步,挖掘创新潜力,这对中国欧盟双方之间的经济发展和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以及双方未来的经济合作等都有着重大的意义。通过研究发现,中国与欧盟高技术产品的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但对于不同的国家以及不同的行业来说存在一定的不平衡。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中欧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程度影响最大,并且呈正相关的关系。因此,我国可以用优化贸易结构、提高外资利用效率等政策,打造自己在高技术产品贸易方面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