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鸭种线粒体D-环部分序列多态性与系统发育关系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wachse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采用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了我国浙江省4个家鸭品种(类群),1个野鸭品种及1个番鸭品种共106个个体的线粒体DNA控制区(D-loop)部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浙江4个家鸭品种共60个个体mtDNA D-环部分序列(523bp)T、C、A、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5.1%、35.O%、23.5%、16.5%:共检测到12个变异位点,约占总位点的2.29%;其中单一多态位点(Singleton polymorphic sites)8个,占1.53%;简约信息位点(Parsimony informative polymorphic sites)4个,占0.76%。共检测到两种变异类型,即转换、颠换,其中转换10次,颠换2次,分别占总变异位点的83.3%、16.7%。各品种内核苷酸多样度分别为0.408%、0.193%、0.098%、0.372%。说明这四个品种内核苷酸多样度不丰富。试验共检测到12种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度较高(0.769±0.035),说明浙江家鸭核苷酸单倍型类型较丰富。但总体来说,浙江家鸭的遗传多样性较低。 本试验测定了西湖野鸭31个个体mtDN D-环部分序列,共检测到4种单倍型(Haplotype),单倍型多样度为0.424±0.095,核苷酸多样度为0.00478±0.00342,表明西湖野鸭的单倍型类型和核苷酸多样度并不丰富。结合Genbank中已报道的绿头野鸭序列计算品种间遗传距离,结果表明:西湖野鸭和浙江家鸭与绿头野鸭单倍型B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分别为0.030±0.007,0.032±0.007;西湖野鸭和浙江家鸭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04±0.007。从系统发生树中可以看出绿头野鸭和斑嘴鸭主要分为两个进化支A和B,而西湖野鸭和浙江地方品种家鸭的16种单倍型则全位于分支A中,表明家鸭起源单一。 本试验测定了浙江番鸭15个个体mtDNA D-100p区部分序列,T、C、A、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4.3%、33.5%、25.1%和17.1%。试验共检测到7个变异位点,6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为0.790±0.079,说明番鸭单倍型比较丰富,但核苷酸多样度并不丰富。结合已报道的鸭科河鸭属(10个个体)、狭嘴潜鸭属(1个个体)和鸳鸯属(2个个体)mtDNA D-loop序列计算四个属间的遗传距离,并构建番鸭线粒体D环序列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番鸭与鸳鸯属、河鸭属、狭嘴潜鸭属的遗传距离较近,分别为0.089±0.013、0.095±0.013、0.111±0.016。在系统分支中,番鸭也是先与鸳鸯属聚为一支,再与狭嘴潜鸭属和河鸭属聚在一起。这说明从遗传距离来看,番鸭与鸳鸯属的鸭亲缘关系最近。
其他文献
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成员之一,主要分布于动物的肌肉组织中,对骨骼肌等生长发育起着负调控作用。与同一家族的GDF-8、IGF等的调
本研究于2005年11月~2006年11月,对苏尼特右旗境内典型荒漠草原草地生物量动态、营养成分(CP、EE、Ash、Ca、P、CF)及放牧羊(绵、山羊)体重进行了测定,并对生物量、营养动态与
以功能基因组学、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转基因技术等分子育种技术逐步与传统的育种方法紧密结合并作为生物科技的前沿领域,已成为当代猪育种的重要方向,加速了猪的遗传改良进程。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要关注生成性教学策略的应用,并将打造三力课堂作为重要基础,把握以及落实好“课堂有活力,学习有动力,师生长能力”这样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