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香豆素的阳离子荧光传感器的合成及其传感性质的研究

来源 :长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_com_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阳离子荧光化学传感器,作为一种有望替代传统的重金属离子检测手段,因其成本低廉,检测快速,操作简单等优点而备受关注。以香豆素为母体制备出的一系列阳离子荧光化学传感器,由于其突出的传感性质而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设计并合成了四种基于香豆素的阳离子荧光化学传感器(基于二硫杂环戊二烯的A和B以及基于席夫碱结构的C和D),同时也对不同离子的识别特性也进行了研究。四种传感器的化学结构和传感性质已进行研究。经合成得到的产物结构与预期一致,且它们都能够通过荧光光谱滴定的方式实现对不同金属阳离子的定量检测,其中A和B能够对Cu2+离子进行特异性识别和定量检测,C能够对Cr3+离子进行特异性识别和定量检测,D同Cd2+离子之间也能实现这一点。同A、C和D所不同,B在识别Cu2+时有显著颜色变化,能够实现裸眼的快速定性检测;同A、B和C不同,D在同Cd2+离子发生作用时并未表现常见的荧光淬灭特性,而是表现为荧光增强。通过Job曲线测试,四种传感器中B、C、和D同其各自识别的金属离子之间的络合比为1:1。这些阳离子荧光化学传感器都表现出较良好的识别性能,有望成为重金属离子的检测方面新的潜在解决方案。
其他文献
摘 要:梁启超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集政治活动家、思想家、学者于一身。梁启超的新闻思想随着其政治思想的改变而改变,评论风格也相应地有所变化。绝大多数的研究者把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以1898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本文将梁启超一生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前期(1890-1898)、中期(1898-1918)和后期(1918-1929),前期的文章感情炽热、畅快淋漓,中期的文章趋于理性、条理清晰,后期以学者的身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