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争朝夕》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cai_03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尼采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理论对索尔·贝娄的《只争朝夕》进行研究。日神的爱和善及酒神的打破束缚,释放欲望可以深入解读小说中主要人物的特质。小说对资本社会表面的繁荣和拜金的本质的描写,与日神美丽的幻象和酒神的沉迷放纵相契合。本文旨在揭示贝娄对人性的关注和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思索。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是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提出的二分法概念。日神精神象征着秩序、理性、克制、智慧;酒神精神象征着本能的冲动、放纵、如痴如醉的沉迷。在日神的照耀下,这个世界显得单纯、透明而美丽;而酒神的本质是激情,在激情迸发中,人们沉浸于毁灭的快感。  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介绍作家索尔·贝及其作品《只争朝夕》,总结作品文献综述,并介绍本篇论文的创新点。第二章哲学理论介绍。本章介绍尼采及其著作《悲剧的诞生》,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内容和两者的关系。第三、四章是论文主要论述章节。本章运用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对作品进行具体分析和探索。第三章用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分析威尔赫姆,艾德勒医生和塔莫金医生的人物特质。威尔赫姆在异化社会中保持着善良和博爱的美好人性,体现了日神精神。艾德勒医生欲望强烈,挣脱内心责任的束缚,是个利己主义者,体现了酒神精神。塔莫金医生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他作为威尔赫姆的精神导师和心理医生,体现了日神精神;他放纵金钱欲望不受道德束缚,体现了酒神精神。第四章从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角度分析物质丰裕的资本主义社会隐藏的物欲横流和社会异化,揭示出繁荣面纱下的资本主义社会弊病。第五章结论。认为人需要克服纵欲和诱惑才能获得美好的人性。透过资本主义繁荣表面,本文看到社会的拜金和异化。贝娄对人性和社会的剖析仍有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招生类别的不断增加,师生比例不断拉大,研究生培养质量有所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此形势下,培养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变得格外重要。
本文旨在研究汉语焦点标记词“甚至”的句法、语义特征。本文研究的理论主要基于Chomsky(1981,1995)的“管约理论”和“光杆理论”;Karttunen& Peters(1979)的“辖域理论”和Ro
人类的交际行为分为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两种。但是直到20世纪50年代,非语言交际才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逐渐被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及语言学家所关注。非语言交际是指一个人所接收
弗朗西斯·司各特·基·菲茨杰拉德(FrancisScottKeyFitzgerald)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文坛上最著名的编年史家和小说家,那个时代由他命名为“爵士乐时代”。他被冠以桂冠诗人、
本文探讨了不同水平的英语学习者在长距离特殊疑问句习得中是否与一语一样有主宾不对称现象。以往的相关研究由于实验方法上的分歧和题型设计上的局限,实验结果出现了两种截
汉语的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是个历久弥新的语言学难题,尤其是以“王冕死了父亲”为代表的一类句子早在20世纪50年代便引起了各派语言学家的注意。近年来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认知
本文研究了情态词“会”与体相结合相关的三个问题:(1)在现代汉语中情态词“会”与体相结合时,其句法位置是如何定义的?(2)基于可能世界与模态逻辑,现代汉语中情态词“会”与体相
原型批评理论是由20世纪加拿大文学理论家诺斯洛普·弗莱建立的、以神话-原型为核心的一种重要文学批评形式,旨在探寻文学文本内在的相似性和象征性。原型是人类经验和命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