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组织模式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升生产率是保障我国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生猪品种是决定生猪生产率的首要因素。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的运行水平直接决定种猪性能及其利用效率,但我国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的运行水平较低。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多,从管理学角度讲,组织模式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促进建立既能保障体系各环节功能发挥,又能保证主体的经营利润,还适合于我国发展现状的组织模式,成为提升我国生猪良种繁育体系运行水平的一个关键问题。本研究以为优化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组织模式提供依据为研究目标,基于国家创新系统、战略联盟、协同论、交易成本和农户行为等理论,构建出逻辑框架,在查阅文献、走访专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等方法,厘清了中国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组织模式的概念、类型、特征分析标准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分析了4种核心组织模式的模式类型、运行方式、模式效应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提出优化中国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组织模式的对策建议。本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生猪良种繁育体系是多元主体参与的复杂运行系统。根据环节不同,可确定育种环节产学研合作模式、生猪联合育种模式、育繁环节纵向协作模式和生猪良种扩散模式等4类为体系的核心组织模式;生猪育种环节的产学研模式是不同主体之间目标与利益互补长期协作的结果,促进发展不同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是弥补我国生猪育种企业能力不足的有效途径;生猪联合育种是企业长期竞争与合作的结果,发展和优化不同的联合育种模式是提升育种效率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路径;育繁环节纵向协作模式是产业链纵向主体之间协作逐渐紧密与利益逐步共享的结果,优化育繁环节纵向协作模式有助于保证和提升生猪良种质量,促进发展纵向战略联盟模式是一个可考虑的重要路径;生猪良种扩散模式是相关主体组织化水平与交易成本比较的结果,优化生猪良种扩散模式有助于提高商品场户的生猪良种采纳程度。为优化我国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组织模式,提升体系发展水平,应进一步鼓励发展多样化的生猪良种生产产学研合作模式;改进政府主导型联合育种,促进大企业联合育种模式形成;促进建立紧密的育繁环节纵向协作关系,优先发展纵向战略联盟模式;进一步完善生猪良种推广政策,发展"公司+农户"模式。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在于:尝试从经济管理的角度探讨中国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问题,将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的分析视角引入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研究中,梳理出我国生猪良种繁育体系中的核心模式及其具体类型,从生猪良种创新、扩散和采纳3个环节的技术特征入手分析相关组织模式的运行方式和模式效应等问题,并利用一手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优化我国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组织模式的对策建议。结论和数据可为政府决策和相关问题研究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研究中国大学校园的空间设计,必先研究大学教育制度及大学人文文化。当代相当部分的大学教育体系存在弊端,大学文化意识薄弱。向前追溯中国传统的高等教育学府——书院,会发
氧化应激是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主要通过诱导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产生大量的活性氧,影响肾组织正常的结构和生理功能。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在糖尿病中氧化应激不仅与
现行固定源废气采样中要求等速采样跟踪率偏差不能大于±10%,当废气流速低于5 m/s时,跟踪率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固定流速采样可在低流速下,满足颗粒物采样对采气体积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