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最初时期。幼儿期的行为养成、品行塑造对个体的终身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幼儿作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他们的道德修养将影响未来整个社会的道德价值走向。因此,从小对幼儿进行德育是十分必要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道德启蒙教育决定着幼儿价值观念、德行品质的形成。幼儿教师作为家长之外的直接教育者,同样对幼儿品德培养、人格塑造产生深刻的影响。家长和幼儿教师是引领幼儿德育的主要力量。论文以幼儿德育为研究对象,首先结合文献资料简要概括了幼儿德育的相关概念,指出了幼儿德育与思想品德教育及道德教育三者的区别和联系,总结出幼儿德育须包含的四部分内容: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个性品质的教育;正确与人交往、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的教育;初步的是非观培育;初步的爱国情感培育,以及幼儿德育的意义。其次,根据实际生活中的观察和新闻案例分析了影响幼儿德育的因素。立足于当前我国幼儿德育的普遍现状,着重以家长、幼儿教师两个施教主体为出发点,指出幼儿德育不足主要源于家长对幼儿德育缺乏重视、家长和幼儿教师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存在偏差、家庭和幼儿园未形成教育合力,相关制度不健全。文章最后,针对当前家庭和幼儿园中幼儿德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包括教育主体应树立正确的幼儿德育观,选择适宜的幼儿德育内容,营造良好的幼儿德育环境,采用灵活的德育方法,加强家园配合提高幼儿德育合力;国家应加强引导,为幼儿德育提供资金和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