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光IM/DD-OFDM系统中的采样时钟同步技术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ummercom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互联网飞速发展,骨干网中IP流量以每两年翻一倍的速度增长,爆炸式增长的流量需求对网络传输性能提出了严峻挑战。光正交频分复用(Optical 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OOFDM)技术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在光通信系统中采用OFDM技术不仅使得光网络传输容量大增,并且使得网络配置更为灵活。强度调制直接检测(Intensity Modulation/Direct Detection,M/DD)是传统光通信系统中普遍采用的发送与接收技术,使用基于IM/DD方式的光OFDM技术能够在原有系统基础上进行平稳升级,实现简单,成本低廉。然而实时光IM/DD-OFDM系统中的收发端分离时钟晶振在精度上均存在一定误差,且独立运行过程中各自受到热噪声影响,导致发送端和接收端产生一定的采样时钟偏差(Sampling Clock Offset,SCO),严重影响系统传输性能。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做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提出并实现了一种适用于光IM/DD-OFDM系统的采样时钟同步方案。论文的主要成果和创新点包括:(1)针对光IM/DD-OFDM系统中采样时钟偏移问题,设计并开发了 MATLAB仿真平台,验证了采样时钟偏移对系统性能造成损伤的机理。(2)提出了一种基于pilot符号的频偏增量调整时钟同步方案,进行了理论分析。(3)搭建实时了光IM/DD-OFDM传输系统,实现了基于pilot符号的频偏增量调整时钟同步方案,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良好的同步性能。
其他文献
视频运动目标检测与跟踪是计算机视觉学科中的一个很热门的方向,它包括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甚至还涉及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已经被很好的应用在军事、工业、智能交通、
随着民航的快速发展,增长的飞行流量和紧张的空域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扇区结构需要经常改变以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流量需求。在此过程中,需要对扇区容量进行持续评估,辅助扇区规划与日常流量管理。本文针对扇区容量需要随扇区结构改变而经常更新,且对于扇区规划阶段,管制员工作负荷不能科学确定的情况,提出了基于海量航迹数据的K-means聚类和神经网络算法模型评估管制扇区容量的新技术。技术方面,本文首先分析了扇
IP电话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或其他使用IP技术的网络,来实现新型的电话通讯。很多大型的公司为了方便管理,提高生产力会采取每个工位配置一台的情况。若设备管理员想对其中的一台
随着微波集成电路技术水平的提高,毫米波雷达系统已越来越多的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如安全防护、汽车主动安全及智能交通监控等。本文主要针对雷达系统的信号处理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诸如图像检索、智能导航、视频监控以及其他计算机视觉任务领域,场景识别和分类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理论意义,这对快速准确地实现场景图像的分类提
视频业务,在无线传输中占有大多数比例。当前无线视频传输机制存在重传效率低,视频解码不流畅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信源信道联合优化机制。本方案提出的
面对不断增长的移动互联网业务需求,寻找一种可以为用户提供低成本无线业务的方法成为了当务之急。传统无线接入网受到高额的资本支出与运维开支的限制,已逐渐失去了竞争力,
近年来,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人们对社会化媒体的使用也随之骤增,网络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在这样的环境下,推荐系统作为一种有效解决数据过载问题的技术,得到了广
视觉是人类从大自然中获取信息的最主要的手段。从20世纪60年代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普及,图像在人类生活中开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光学镜头的聚焦范围
在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等重要领域,运动目标的检测与跟踪技术已经成为现阶段研究的核心课题。在工程实践中都有很多的实际应用,例如:人脸检测、人机交互、智能视频监控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