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保护一直都是全球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中国,近年来也已成为人们所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国外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先进理念对我们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在此过程中,翻译的作用便显得越来越重要。由于中西方文化及思维上的差异一直是翻译过程中无法避免的困难,因而造成长难句的理解和翻译成为中西语言差异之背景下,翻译操作中最棘手的问题,亦是需要每个译者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次翻译实践中,译者发现长句中被动语态,先行词,定语从句,以及插入语的使用较为复杂和频繁,造成句子主谓分割,语序颠倒,成为翻译的主要困难。译者选用多种分析和翻译方法进行处理,其中拆句法应用最多,最能体现作者原意,因此译者将拆句方法作为论文的中心点,用实例对其作以具体的阐述。译者还发现,在长难句翻译过程中,需要了解两种语言的特点,对译文进行调整,使其通顺易懂,符合读者阅读习惯,同时也要忠实于原文作者的风格。本次翻译操作的语料选取自A Climate of Crisis:America in the Age of Environmentalism,该书作者为Patrick Allitt,于2014年出版,主要介绍了美国环保主义的发展,其对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有重大的借鉴参考意义。本文笔者从英汉语言差异的角度入手,根据科普类文章的文本特点,以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为视角,通过实例来探讨和总结英译汉中长难句处理中心着眼点及其可行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并结合实际,总结自己的经验和不足,以期促进该领域的研究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