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用沙眼衣原体小鼠肺炎菌株(Chlamydia muridarum, Cm)呼吸道感染易感性不同的小鼠C57BL/6(C57)和C3H/HeN (C3H),建立小鼠衣原体感染肺炎模型。通过检测衣原体在感染小鼠肺组织的生长,小鼠机体对衣原体的清除,宿主Th1细胞免疫应答的模式确定两种小鼠易感性差异。通过检测感染不同时期两种小鼠体内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 Treg cells)应答水平及与Treg细胞作用及浸润相关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及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 IL-2)在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Treg细胞在Cm呼吸道感染易感性差异中的免疫学作用机制。方法:取6-8周龄的C57小鼠和C3H小鼠,鼻腔吸入40u1含1×103IFU的Cm,建立沙眼衣原体小鼠肺感染模型。监测感染后不同时期小鼠体重变化及死亡率,检测肺组织衣原体包涵体形成单位(IFU)及肺组织病理改变,确定衣原体在肺组织中的生长及肺组织炎症;采用ELISA技术和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技术检测Th1细胞因子IFN-γ的分泌;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m感染后体内CD4+CD25+T细胞、Foxp3+CD4+CD25+T细胞百分率,比较Cm呼吸道感染不同时期C57小鼠和C3H小鼠调节性T细胞的免疫应答水平差异;利用RT-PCR技术检测C57小鼠和C3H小鼠肺组织调节性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0 mRNA、IL-2 mRNA表达差异。结果:用1×103IFU Cm经鼻腔吸入感染诱导了小鼠沙眼衣原体肺炎,以小鼠体重下降、肺组织衣原体繁殖及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为特征。与C57小鼠比较,C3H小鼠感染后存在严重的体重降低、较高的死亡率、较长的疾病过程和严重的肺组织病理变化。ELISA结果发现,虽然两组小鼠感染Cm后IFN-γ分泌水平相似,但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结果显示,Cm感染后第14天,C57小鼠CD8+T细胞IFN-γ产生水平显著高于C3H小鼠,提示C3H小鼠存在较弱的衣原体特异性的Thl反应。与正常对照组小鼠比较,Cm感染在两组小鼠均诱导较高水平的CD4+CD25+T细胞、Foxp3+CD4+CD25+T细胞产生及IL-2 mRNA表达。感染后第3及第7天,高易感性的C3H小鼠肺组织细胞因子IL-2表达及CD4+CD25+T细胞、Foxp3+CD4+CD25+T细胞扩增水平均高于C57小鼠。RT-PCR结果显示,Cm感染14天C3H小鼠Treg相关细胞因子IL-10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57小鼠。结论:Cm鼻腔吸入感染小鼠引起典型的衣原体肺炎;衣原体呼吸道感染在高易感性的C3H小鼠诱导高水平的调节性T细胞的增殖及调节性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0、IL-2的表达,从而使调节性T细胞对衣原体特异的Thl型CD4或CD8免疫应答抑制作用增强,在小鼠衣原体呼吸道感染易感性差异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