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立法意义及司法困境研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52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在2009年《刑法修正案(七)》增设之初所确立的立法意义,与司法实施两年多来所遇到的司法困境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协调,为更好挖掘问题根源所在,本文试图在立足刑法理论的同时,广泛结合司法实践中的案例对“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作全面的探讨和研析。本文第一章分析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填补有关贿赂犯罪在我国刑法中阙如所具有的不容置疑的进步意义。首先用案例的形式揭示出增设该罪之前,国家工作人员的“身边人”收受贿赂的犯罪行为的认定依托于与国家工作人员的共犯。若没有证据证明两者之间的共谋或者当“身边人”单方面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影响力收受贿赂的行为将不能认定为犯罪。为扎紧反腐败篱笆,《刑法修正案(七)》通过增设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将与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直接定罪,突破通常以特定关系人所依附的国家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在能够证明双方存在“共谋”的前提下,认定特定关系人构成受贿罪共犯的行为路径,较为妥善填补了刑法的漏洞。然后通过回溯我国刑法有关贿赂犯罪的沿革,发现增设的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延续了贿赂犯罪主体不断扩大的趋势。同时,提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以“三角式”交易形式保持受贿犯罪“钱权交易”的本质,该罪并未突破受贿犯罪本质内容的观点。但是立法层面的积极意义并不能掩盖司法机关在处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案件中所遇到的障碍。第二章主要分析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在司法实践中所遭遇的冷遇及其原因和对策。规定的抽象,不细致,可操作性不强,认定中存在诸多争议。尤其表现在与受贿罪共犯、介绍贿赂罪以及诈骗罪的界限上。明确条文规范的概念,增强司法可操作性,一方面,界定清楚“近亲属”、“关系密切人”、“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影响力”;另一方面,明确罪名界限,提高罪名认定的准确度,包括本罪与受贿罪的共犯、介绍贿赂罪、诈骗罪等罪名之间的差异。第三章立足《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视野,解析我国刑法与此在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上的差异,并揭示出我国刑法中立法疏漏并提出解决出路。最后,在结论中针对如何发挥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真正的“影响力”作出总结。界定清楚概念;量化数额;注意区分罪与非罪之间界限,是准确定罪量刑的前提,也是司法机关在适用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时首要解决的问题。但在反腐败过程中如何重拾民心,获得公众的广泛参与,同样也是这场斗争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糖毒清无糖颗粒(黄芪、淫羊藿、三七、生大黄)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大鼠47只随机分为糖
行政监察调查权作为行政监察四项权力(检查权、调查权、建议权、处分权)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权力,在打击腐败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行政监察机关通过行使这一权力,维护了国家法
提及拓展训练,不少人即问:什么是拓展训练,拓展训练有何独特之处?为何拓展训练近年大行其道,不论青少年活动或商界的领袖培训都广为应用?本文从拓展训练的定义和历史渊源入手
为了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学校教育改革对素质教育的实施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从第二课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四个方面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我国政府审计风险和法律责任明显加大,如何强化审计风险意识,分析风险的形成和表现,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此谈点粗
麦汁中可发酵性糖包括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以及麦芽三糖,啤酒发酵过程中酵母对5种可发酵性糖进行吸收代谢,最终生成酒精和CO2。本试验测定了麦汁浸出物中5种糖的含量,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说,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诠释了国家审计的科学定位、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揭示了国家审计的本质,运用科学发展观勾画了国家审计的
近年来,已有很多种PET制瓶机实现了国产化,并且技术也逐渐成熟,但目前国内厂家对很多的核心技术并没有掌握,如PET制瓶机的加热炉温度控制技术,尤其在大型PET制瓶机的加热炉温度控
按照大力推进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要求,在深入分析文化传承创新现实困惑产生原因的基础上,以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价值体系为切入点,提出实现大学文化传承创新战略、策略与行动科
目的:分析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耐药大肠埃希菌致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与耐药性。方法:抽取2018年3月—2019年6月间收治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大肠埃希菌致尿路感染患者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