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劳动教养制度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改造社会、改造人类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而进行的一项基本政策实践。这一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任务是改造人、挽救人、教育人。劳动教养制度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司法行政制度,从20世纪50年代建立至今已经存在了五十余年。在中国劳动教养制度走过的五十多年风雨历程里,尽管其性质随着收容对象的变化有所改变,但是劳动教养“教育人、感化人、挽救人”的宗旨始终未变。作为社会主义中国法律制度的一个伟大创举,劳动教养制度在维护社会秩序和预防减少违法犯罪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打击、教育、挽救了大批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失足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的劳动教养制度,功不可没。但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劳动教养制度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劳动教养制度合法性的欠缺;劳动教养制度的执法主体监督机制的欠缺;劳动教养的程序正义性的欠缺;劳动教养制度适用范围肆意性、适用对象法定性的欠缺;劳动教养制度的处罚期限长期化、处罚强度适当性的欠缺等等。劳动教养制度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法律制度,虽然在当今法治日益健全的社会中存在缺陷和不足,但仍具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制订《轻微犯罪矫治法》,该法的出台将使劳动教养制度得到完善。本文通过中国对劳动教养制度的概念、法律根据、性质和宗旨、劳动教养的对象和范围等方面加以阐述,同时也对劳动教养存在的弊端进行探讨,从法理角度、实践角度和借鉴国(境)外保安制度的角度提出完善劳动教养制度的建议。不论中国的劳动教养制度最终如何完善,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使劳动教养制度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及创建和谐社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本论文的特色之一,在于选题具有一定的前沿性。论文针对中国当前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如何完善劳动教养制度进行研究和分析。鉴于本课题研究在国内学术界尚属十分薄弱领域,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从对策研究方面都存在较大难度。因而,本项研究的选题具有较为明显的创新意义。本论文的特色之二,在于研究成果的实证性和对策性,因而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论文通过对劳动教养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及与国外相关制度的分析比较,从如何借鉴国外的经验和立足于中国的实际对进一步完善劳动教养制度提出较具可行性与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可提供给相关政府部门作为决策咨询和参考。本论文的框架结构如下:第一章介绍了问题的提出与选题宗旨、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方法、论文特点及创新之处,并且对中国劳动教养制度相关的一些概念作出界定。第二章首先介绍了中国劳动教养制度的形成背景作分析,接着对这一制度的发展历程作了阐述。1955年8月至1957年8月为劳动教养制度的创办阶段;1957年8月至1966年5月为劳动教养制度的大办阶段;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为劳动教养工作的遭破坏阶段;1976年10月以来为劳动教养工作的恢复和改革发展阶段。这一章还对中国劳动教养制度发展各阶段的主要特征及其演变作了分析。第三章着重描述中国劳动教养制度的发展现状,对中国劳动教养制度的法律依据、收容对象和范围及其多重作用作了阐述,并且从司法角度和行政管理层面对国劳动教养制度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作了分析。第四章对国(境)外保安处分制度的类型、对象和特点作评述,并且分析比较了中国劳动教养制度与国(境)外保安处分制度的共性与差异,力图得出对中国发展劳动教养制度的有益借鉴。第五章首先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当前亟需完善中国劳动教养制度的必要性作了理论评析:健全中国的司法行政制度以推动依法行政;维护劳动教养人员的合法权益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消除劳动教养制度在国际上的负面影响以展示中国的法制文明。其次,提出了从法理和实践两个角度进一步完善中国劳动教养制度的路径,并就完善中国劳动教养制度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