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地表饮用水源地水环境风险评价及防范措施研究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pol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水源地突发事件频发,影响饮水供给和质量安全,饮用水水源地风险评价研究应用可有效防范此类事件。本论文以呼和浩特市集中地表饮用水水源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水质污染特征分析和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对研究区内7个监测断面30个监测指标进行初选,再利用主成分分析进一步筛选出关键指标并进行断面综合评分与排序,构建风险评价模型对研究区进行水环境风险评价及风险等级区划,应用ArcGIS技术对评价结果进行表征,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合理的风险防范措施,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对2011~2015年研究区水体污染特征分析,可知研究区内为呈现支流污染超标,干流清洁达标,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粪大肠菌群、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2)对2011~2015年研究区三个水期水环境质量评价,明确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和总磷,枯水期为最严重,最大超标断面为浑津桥,最大超标指数分别为7.0和7.2,黄河干流各项指标均达标,综合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黄河呼和浩特段干流为水质优良,支流大黑河和小黑河为重度污染,呼和浩特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满足Ⅲ类标准;(3)利用主成分分析进一步筛选出三个主成分指标:F1(氨氮和总磷)、F2(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以及F3(粪大肠菌群);各监测断面综合评分排名,浑津桥排名第一,污染较重,黄河干流三段面排名为最后3位;(4)通过构建风险评价模型分别对三个水期进行水环境风险评价及风险等级区划,三大主成分在浑津桥断面处于较高风险级别,尤其是F1的风险级别,黄河干流在三个水期3个主成分均属于低风险级别,呼和浩特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也处于低风险级别;通过对2013~2015年三年水环境风险进行评价,F1和F2支流风险高的浑津桥断面风险级别整体降低1等级,水环境质量提升,但F3并未明显改善;(5)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并结合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提出三大风险防范措施:①对保护区内的违法现象进行整治,监控潜在风险源;②对农村无组织面源污染进行环境管理与污染防治;③加强对流域范围内各大企业排污监管并建立突发性事故应急预案。
其他文献
1999年 9月 1 4日四川绵竹清平 5 .0级地震序列是近年发生在青藏高原碰撞带东南边界的龙门山断裂带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地震活动。本文通过对序列地震震源位置的精确确定 ,对主要的 8次地震震源机制的求解和时间进程中震级频次变化的分析 ,来揭示该震源区地下构造的活动特征。结果表明 :1前震—主震—余震的时间进程完整 ,只是衰减较快 ;2主震位于龙门山中央主断裂弯折的端头 ,与宏观震中十分接近。大部
介绍了TDP-0844型地震前兆数据综合采集器采用的设计方案及工作原理,及各个功能模块的设计准则,并列出了采集器实现的功能。文章还给出了采集器的部分应用图例,证明该采集器能够满足地震前兆观测需要。
为实时监测桥梁结构振动状况和记录大型桥梁真实地震反应,在虎门大桥悬索桥东西主塔、箱梁上架设了总计36通道的强震动监测系统。简要介绍了该监测系统的测点布置、系统构成和技术特点,并重点对系统在2013年2月22日河源4.8级地震中的强震动记录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由于局部场地条件差异引起的多点地震动输入问题。
对直径分别为125 mm、140 mm和160 mm的钼丝(模型材料)进行拉伸实验和应力控制的拉-拉疲劳实验,研究了微米尺度体心立方结构的钼丝的力学性能及其尺寸效应。在扫描电镜下观察
在不同的开花温度和萌发温度的组合下,测定了11个黄瓜品种的花粉萌发率,结果表明:低温下不同品种黄瓜花粉萌发率均有所下降,开花温度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而萌发温度对
引言合肥数字遥测台网承担着安徽省及周边地区的地震速报工作,自2000年9月数字化改造以来,记录到了大量地震事件,为地震的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了基础性资料。遥测台网记录同一区域发生的地震波形有很多相似特征,子台记录地震初至波顺序也有一定规律,对不同区域发生的地震事件进行分类处理,找出震相特征,建立典型震例数据库,方便查询,对提高地震分析人员的速报水平和地震应急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台网产出的大量地震波形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