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中提出了关于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健全的要求,本研究以掌握的2010-2014年间安徽省民间体育组织发展动态的数据为依据,对安徽省民间体育组织的发展及运行方式进行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调查访谈法、数理统计法、案例分析法,对安徽省民间体育组织进行纵向(规模、场地)与横向上(不同活动、不同品牌赛事、不同政策)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安徽省民间体育组织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运行机制,根据城乡二元结构将民间体育组织分为城市和农村两大块,并且分别形成了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较为完善的民间体育组织运行网络,促进了组织间的交流。2.纵向比较:安徽省民间体育组织数量不断扩大,结构逐渐合理,从三个方面反映安徽省民间体育组织动态变化:(1)从发展规模看,2010-2014年全省法人社团增加403个,从增长速度来看,全省法人社团增加了41.0%,增幅最大;城市社区体育俱乐部中健身气功站点五年内增加了326个,体育俱乐部增加了403个,发展速度较气功站点较快;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五年内增长了189个。(2)在场地建设方面,城市中建成4000个晨晚练点,1200个健身苑,453个社区体育俱乐部;在农村中建成7538个村级体育健身工程,546个乡镇健身广场,50个县级健身广场,农村健身场地数量比城市中多,安徽省较重视农村体育的发展。(3)在人员配备上,五年内培养了48679名基层社会体育指导员,但是国家级的数量最少,只有197名,数量与质量发展不同步。3.横向比较:(1)2010-2014年每个市持续增加新的协会,2010年新增总数85个,2014年新增146个,说明人们的健身意识增强,爱好更加丰富。(2)组织活动的对象也不再局限于本组织内部会员,黄山市国际登山大会已经走出安徽、走出国门,活动的对象也转向国际爱好者;开展活动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活动类、工程类、组织类、管理类、表彰类;安徽省注重特色体育品牌赛事的打造,亳州、宣城依据当地的文化历史,发展市县级特色体育组织,黄山依据旅游景区,发展国际性体育组织。(3)民间体育组织提供较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内容:首先,组成政府、社会和基层组织三者相结合的民间体育组织管理体系;针对实施对象的不同颁布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科学的政策法规,为民间体育组织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利用新媒体宣传民间体育组织,提高社会知名度;表彰优秀组织和个人,进行国民体质监测,为民间体育组织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4.“黄山市户外运动俱乐部”作为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结合旅游资源发展体育运动,形成国际品牌赛事,其在运行结构上发展“体育—旅游—经济”一体化和经费上“个人—社会”综合化的运行模式,走出了一条社会、政府、民间组织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和本土资源与国际赛事相结合发展的路径模式,为其他民间体育组织的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