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区位理论通过对区位选取过程中的各种决定因素的分析,为产业区位选取提供了各种可选择的理论模式,构成了产业区位选取的理论基础;贸易理论则是通过对贸易产生的原因和贸易所带来的各种收益进行分析,为国际间的贸易提供了多种贸易模式,构成了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经济学家们总结过去的各种情况之后,发现了区位分布和贸易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而提出了不同的产业分布模式、不同贸易发展模式以及相关的政策主张。作为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盟,欧盟的产业区位和贸易发展也遵循了产业区位理论和贸易理论的一般规律。欧洲一体化所带来的最大变化应该是产业区位的变迁。欧洲的产业经历了从集中到分散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欧洲几乎所有的产业都经历了区位的变迁。这些变迁有着这样的规律:研发密集产业的区位主要取决于国家研究人员的能力,同时这些产业向研究人员丰裕的地区移动;非人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区位倾向于劳动力具有中高级教育水平的国家;具有较强的前后关联性的产业区位倾向于中心或外围的国家,因此中心地区吸引着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规模报酬高速增长的产业倾向于定位在中心地区,但这种影响经过一段时间会显著减小。通过融合比较优势和新经济地理因素分析欧盟产业区位的变迁,可以发现科技劳动力丰裕程度在决定产业区位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中心地带的牵引力对那些集中使用中间产品的产业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这一切标志着欧盟产业专业化的新模式正在形成。贸易模式和流向的变化可以体现潜在产品模式的一些变化,但贸易流向的变化不能准确地测量出产品结构的改变。因此贸易数据可以说是不完全的。经济上的聚合与合作以及政策上的支持极大推动了欧盟内部的产业区位的变迁。欧盟产业区位变迁中所采用的各项措施可以为我国产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所借鉴,以此来改变我国产业布局不均衡的现状,增强产业集群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