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社会经济背景下,电商经济对传统商品市场流通形式产生了重大影响,有形市场的无形化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与之不同的是,农贸市场因居民对饮食生活物资本地化需求的依赖性原因,其仍将保留固定的交易场所。目前的农贸市场选址布点方法是以市场选点为圆心画圆,得出的服务半径缓冲区为农贸市场的服务范围。然而,居民生活出行路径并非直线,而是依托城市道路交通的可达性获取服务。因此,传统选址布点方法存在设施服务覆盖范围实际上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问题,设施的实际可达性较差。农贸市场的合理选址布点,能够提高生活服务设施的可达性,解决居民实际出行买菜距离大于服务半径的问题。一方面,农贸市场服务水平对居民生活具有较大的影响,其主要包括市场的可达性、服务能力和安全性等多种要素,这些都有农贸市场的选址布点选址有着重要的关系。另一方面,与农贸市场相关的各方(政府、居民、商贩)对于农贸市场选址布点的需求也存在多样性,均有不同的目标需求,这些都对农贸市场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其选址布点过程中都要给与兼顾考虑。目前,尚缺乏对于农贸市场选址布点水平的评价体系,无法定量评估市场选址布点的真实水平,不能及时有效地为管理者提供信息反馈,这对于农贸市场建设是不利的。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主体的多目标需求,对农贸市场选址布点相关的指标进行研究,从而建立农贸市场选址布点评价体系,对市场选址布点进行定量评价,从中找到农贸市场选址布点建设的短板和问题,为政府提升农贸市场的服务水平提供合理的建议,为农贸市场选址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研究主要内容:(1)归纳和筛选农贸市场选址布点评价指标并提取相关因子研究;(2)多目标需求的农贸市场选址布点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3)安宁中心城区农贸市场选址布点评价实证研究。研究结论:(1)安宁市中心城区的农贸市场现状可达性较差,且农贸市场空间选址布点呈现中心集中,逐步向外围递减的趋势,外围区域农贸市场数量严重不足,选址布点不均衡问题突出。(2)将现有服务半径法与GIS网络分析法所得出的覆盖区范围进行对比研究,通过覆盖率数据发现在服务半径法存在的缺陷,也找到了农贸市场现状布点存在的覆盖盲区,为规划优化选址布点提供充分的依据。(3)通过建立选址布点评价指标体系,可定量地评估农贸市场布点的水平,能够对于其覆盖性和服务能力方面给出准确的评估结论,并找到关键的短板影响因子,这有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政府管理决策和规划编制提供合理的指导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