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Ⅱ/Ⅲ)-TiO2复合体系的构建及可见光催化性能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i9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iO2以其无毒、低成本和良好的光电性能等优点备受人们的亲睐。但是只有紫外线照射才能激发光催化反应,因为它的能带宽度为3.2eV,因此只有3%~4%的太阳光被利用。另外光催化效率低,以及固载化也是使其应用受到极大制约的关键技术难题。  本课题通过Fe的掺杂提高TiO2的光催化活性,并使其吸收波长发生明显红移,将其激发波长拓展到可见光区,提高太阳光的利用率;通过Fe(III)-TiO2复合薄膜的制备实现催化剂的固载化;在TiO2光催化降解过程中加入由Fe(II)及H2O2组成的Fenton试剂提高光催化活性。  采用复合溶胶法制备Fe(III)-TiO2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RD、EDS对催化剂的晶相结构及成分进行分析,通过SEM、FT-IR等进行形貌及光谱分析,同时在可见光下对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Fe(III)-TiO2复合光催化剂的XRD谱图中未出现Fe的氧化物的衍射峰,TiO2均以锐钛矿形式存在;EDS测试证实了Fe的存在且其含量略低于理论含量;Fe(III)-TiO2相对TiO2红外谱峰的红移、孔径的减小、比表面积的增大都有利于光催化性能的提高;不同掺杂量的复合光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对亚甲基蓝进行降解,结果表明Fe掺杂量在2.0%的样品光催化性能最好,达到了55.65%;同时Fe(III)-TiO2光催化剂具有一定的磁性能,有利于进行磁性回收。采用浸渍提拉法制备了Fe(III)-TiO2复合薄膜,讨论了Fe的掺杂、薄膜层数、烧结温度对薄膜吸光性能及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量为2.0%,膜的层数为4层,煅烧温度为450℃时光催化活性最好。  探讨了Fe(II)协同TiO2体系降解吖啶橙染料的最佳条件,当初始pH值为2.6,10ml的反应体系中2×10-3mol/LFeSO4的最佳加入量为100μl,8.8×10-2mol/LH2O2的加入量为200μl时光催化降解率最大;对不同反应体系的对比发现Fenton-TiO2体系具有明显的优势,气质联用及红外的结果显示降解过程中苯环被破坏产生了直链烷烃。
其他文献
糖酯是糖与脂肪酸或脂肪酸酯发生酯化或酯交换反应的产物,是一类重要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高安全性、高乳化性和稳定性而被大量应用于食品和化妆品行业。目前,传统的制备糖酯
LiFePO_4和Li_3V_2(PO_4)_3材料以其无毒、电压平台高、比容量高、循环性能及安全性能好等优点成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是该材料导电率较低,在大电流充放电的条件下,放电性能有待改善。研究表明,对LiMPO_4(M=V、Fe)进行掺杂或包覆改性可以改善其电化学性能。本文主要采用了球磨高温固相法,针对磷酸亚铁锂进行了碳掺杂/包覆改性;同时采用溶胶-凝胶法和碳热还原法合成了
α-氨基腈是一种极具多样性的合成中间体,广泛地应用于合成吲哚生物碱、α-氨基酸和含氮杂环,例如苯噻氮()、咪唑等。发展一种采用安全氰源,廉价高效的催化剂,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
煤与瓦斯突出是普遍存在于煤矿中的一种动力现象,其破坏性巨大,为煤矿生产的五大自然灾害之一。其突出危险性一般是随煤层的埋藏深度的加大而加大。煤与瓦斯突出的危害程度随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