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白菜黑斑病是由链格孢属真菌所致的一种常发病害,也是一种世界性病害。近年来,随着春大白菜、早秋大白菜的发展,黑斑病病害问题日益突出,抗病育种是解决大白菜黑斑病经济而又有效的途径,而抗性鉴定和抗病机理研究则是抗病育种的基础。为此,本研究从春夏大白菜黑斑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入手,在研究了大白菜黑斑病苗期抗性鉴定方法的基础上,对168份大白菜材料进行苗期大白菜黑斑病抗性鉴定,同时分析了不同抗性的大白菜品种接种病原菌后POD、CAT、PAL活性的变化。取得的研究结果如下:1在陕西省大白菜主产区分离得到32个黑斑病病菌单孢系,根据形态和特异引物PCR扩增结果,确定是甘蓝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icola。其在PDA人工培养基上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寄主范围试验表明,甘蓝链格孢可侵染小白菜、萝卜、芜菁、甘蓝、芥蓝、菜心、芥菜、油菜。2建立了大白菜抗甘蓝链格孢黑斑病的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其程序为:采用二叶期幼苗,以1×104pfu/mL孢子浓度,喷雾接种,随后置25℃条件下,先黑暗下保湿24h,接着正常管理3天,从第4天开始夜间保湿,白天揭开,第8天保湿24h后,调查发病情况,其结果客观反映大白菜品种的抗病性。3对46份大白菜杂交组合和122份自交系进行了苗期抗病性鉴定,筛选出30份抗病材料、109份中抗材料、24份感病材料和5份高感材料,未见高抗与免疫品种,为抗病育种和分子标记研究奠定了基础。抗病材料可作为抗病的亲本,其中自交系材料06S157的病情指数仅14.6,说明其对甘蓝链格孢的抗性好,可在以后的育种过程中加以利用。4抗病品种在受到甘蓝链格孢侵染时,叶片内POD活性反应较感病品种快,但POD活性值上升比感病品种小;抗病品种在受到病原菌侵染时,叶片内CAT活性反应快,且一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而感病品种在受病菌侵染后叶片内的CAT活性变化缓慢,变化程度低;另外无论是抗病品种还是感病品种的PAL酶活性在接种后的动态变化有相似规律,接种后所有品种的PAL酶活性均比未接种前增加,但品种之间PAL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