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西文化冲突是近代社会的典型特征。新文化运动以后,“民主”与“科学”的观念深入人心,上海作为早期通商口岸,各式各样的西式“商品”蜂拥而至,原本占据主流地位的中医逐渐被边缘化,中医发展受到阻碍。1929年,国学大师俞云岫提出“废医案”的建议更是将中医推向了生死存亡的境地,中西医矛盾日益恶化,难以调和。上海医界春秋社得知国民政府通过“废医案”的提议后,立刻联络全国各地中医界人士,召开全国中医联合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西文化冲突是近代社会的典型特征。新文化运动以后,“民主”与“科学”的观念深入人心,上海作为早期通商口岸,各式各样的西式“商品”蜂拥而至,原本占据主流地位的中医逐渐被边缘化,中医发展受到阻碍。1929年,国学大师俞云岫提出“废医案”的建议更是将中医推向了生死存亡的境地,中西医矛盾日益恶化,难以调和。上海医界春秋社得知国民政府通过“废医案”的提议后,立刻联络全国各地中医界人士,召开全国中医联合大会,要求国民政府撤销“废医案”的法令。1931年3月15日,南京国民政府迫于全国舆论形势压力,被迫成立中央国医馆,统一中医管理。中央国医馆一经成立,便明确提出“中医科学化”的发展方针,这一方针成为中医界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成为中医与西医论战的重要“武器”。此后,上海中医团体、上海医界同仁开始纷纷利用报刊宣传中医思想、开展国医讲座、丰富中医“科学化”的内涵,企图挽救危机中的国医。上海医界春秋社,1926年4月由谢利恒、丁仲英、张赞臣、杨志一等中医界知名人士创办,是中国近代持续时间较长,有着重大影响力的中医社团。其创办的社刊《医界春秋》(1926-1937)是一份正统的中医刊物,自成立时起,始终为中医界之舆论中心。本文以《医界春秋》(1926-1937)关于“中医科学化”的相关文章作为主要研究文本,并根据“中医科学化”的发展历程以及《医界春秋》的言论传统,试图找出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文本内容与方式的变动,以进一步分析出《医界春秋》对“中医科学化”的舆论建构。绪论部分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来源、目前学界对《医界春秋》、“中医科学化”舆论建构等问题的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创新点。第一章主要介绍中西医论战背景下中医的发展状况以及《医界春秋》创办的原因,对《医界春秋》的创办、创办地、宗旨、言论传统等进行简单的介绍,并对“中西医大论战”、“中医科学化”等相关史实进行梳理。第二、三、四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第二章是《医界春秋》对“中医科学化”酝酿时期的舆论建构,即从《医界春秋》1926年5月创办开始至1930年12月。这一时期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中医科学化”,但是《医界春秋》在其评论、学说等版面中大量刊登了发表中医“科学”发展倾向的文章,并在多篇报道中说中医要尝试学习西医科学治疗的方法,强调中西医结合,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通过舆论动员了全国各大中医团体,为“中医科学化”出现奠定了基础。第三章是《医界春秋》对“中医科学化”过渡时期的舆论建构,即从1931年1月至1934年12月。这一时期,《医界春秋》借助中央国医馆成立的契机,一直关注中央国医馆建设情况,在文章中多次刊登中央国医馆有关“中医科学化”建设的新闻。此外,为了更科学的建构“中医科学化”,《医界春秋》还邀请知名专家阐释“科学化”内涵,而且发表了具体科学化实施方案,要求中医与中药必须分开整理与研究;还关注农村中医“科学”发展的局面;在治疗方法上,也从“中医阴阳肺腑说优于生理解剖说”转向“阴阳肺腑治疗法并非万能”的立场。第四章是《医界春秋》对“中医科学化”建设时期的舆论建构,即从1935年1月至1937年3月停刊。这一时期,国内对于“中医科学化”的呼声日趋稳定,《医界春秋》刊登的大量文章开始极力倡导“中医科学化”;宣传中医界“科学”的治疗方法;关注中医、中药整理与研究进程;力图在社会中形成“中医科学化”的局面。文章最后主要对《医界春秋》舆论宣传的特点进行总结与思考。“中医科学化”方针的实施情况以及中医的发展情况与《医界春秋》的宣传息息相关,《医界春秋》在“中医科学化”的舆论建构中,注重重大议题与舆论宣传相结合;在报道中,坚持客观、中立的原则,时刻关注医界动态,揭露了政府黑幕。与政府、群众的互动也为《医界春秋》积累了社会力量,获得了群众支持,为“中医科学化”观念的传播提供了有力条件,这对于当代报刊宣传中医知识提供了启示。
其他文献
我国正处于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不断暴露出以医患关系为代表的诸多社会关系矛盾。医疗体制的变革让医院落入了市场与公益的夹缝之中,医疗资源的失衡让医方无暇为患者实施人文关怀。并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公众获取医疗知识来源更加混杂,更容易产生对“全能全知医生”的过度期待。还有不少媒体为了追逐流量,将矛头对准了医患纠纷的冲突情境渲染,“伤医案”“无良医生”等冲突案例的频繁曝光让医患关系逐
本研究以怀旧相关理论和集体记忆理论为基础,以微博账号“千禧bot”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在对“千禧bot”平台进行线上参与式观察过程中,利用质化和量化相结合的内容分析法对平台进行分析,并辅以深度访谈的方法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分析了“90后”在社交媒体上怀旧的现象,挖掘了集体怀旧背后隐藏的深层原因,探讨了社交媒体平台在“90后”集体记忆形塑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对用户个体记忆的表达方式进行了叙事学分析,
本文对采用“格栅+循环升流式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池+滤布滤池+次氯酸钠消毒”工艺的污水处理厂设计进行了技术研究及经济可行性分析,证明该工艺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及较低的运行能耗,可大幅减少占地,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目前中国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而科技创新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变量。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离不开科学传播的发展,科技馆作为居民科学启蒙的主阵地,更是备受关注。随着社会发展和用户需求的更变,实体科技馆的科学传播也在发生变化,包括传播媒介的运用、主客体的模糊、空间内容的改变等。在空间传播视角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无法与时间、空间进行割裂,科技馆的发展和变化更具有其独特性。本文从空间转向角度出发,回看现实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媒介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底层逻辑,移动设备与互联网络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但随着我国老龄人口总数的不断增加,老龄网民的数量也在逐步增加。尤其是在疫情的影响之下,行程码健康码的上线加速了老年群体的触网速度。国务院办公厅于2020年11月24日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互联网应用要进行适老化改造,让各类互联网产品更好的服务老年人群体
目的:探究凝血相关指标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伤程度和伴发腹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8月-2022年4月于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就诊的92名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按照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有无腹水对肝硬化患者进行分组;检测凝血相关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
目的 探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和血清纤维蛋白原(FIB)对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11月石家庄平安医院收治的60例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纳入SBP组,另选择60例同期无SBP的肝硬化腹水患者纳入非SBP组。收集入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肝硬化病因、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入院时症状和体征等基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
探讨基于BOPPPS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普外科规培护士健康教育培训中的应用效果。实践表明,基于BOPPPS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普外科规培护士健康教育培训中应用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近年来,数码产品用户数量不断攀升,数码产品已然成为日常生活的必备用品之一,但数码产品复杂多样,迭代迅速,且购买费用不低,如若盲目购买极易产生不佳的使用体验。为使数码用户了解产品信息,基于用户需求与技术支持,数码产品测评视频应运而生。数码产品测评视频生产者通过拍摄数码产品讲解视频,介绍产品性能、外观、参数等各项信息,并剪辑制作成逻辑流畅的视频辅助观众了解产品信息,然而观察B站数码频道发现,在数码产品
肝硬化是各类慢性肝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其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减退及门静脉压力升高,患病率及病死率高。因此,准确评估肝功能对早期干预、指导治疗、预测预后至关重要。白蛋白-胆红素(albumin-to-bilirubin,ALBI)评分是评估肝功能的新兴工具,已有研究支持ALBI评分在肝硬化及其并发症中的应用,如上消化道出血、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肝肺综合征等,同时衍生出一系列ALBI相关评分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