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矿尘爆炸特性与模拟仿真研究

来源 :江西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ou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硫化矿山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矿尘且符合一定条件时会产生爆炸危害,对人员和设备安全造成威胁,给矿山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本文主要以A(含硫30%~40%)、B(含硫20~30%)、C(含硫10~20%)三类硫化矿尘为研究对象,以矿尘爆炸特性参数为研究主线。通过20L爆炸球测试装置,探讨了矿尘质量浓度、粒径大小、含硫量、点火延长时间与点火能量对硫化矿尘爆炸特性参数的影响并总结出相关规律。并利用统计分析中的Logistic回归模型,用概率的方法对硫化矿尘云爆炸下限进行了计算研究,最终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当硫化矿尘粒径变化时,对其爆炸强度进行了理论计算。并利用FLUENT软件对硫化矿尘扩散与爆炸过程进行了模拟仿真研究,为防治硫化矿尘爆炸提供了理论基础。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得到了硫化矿尘爆炸强度随质量浓度的变化规律。通过20L爆炸球测试装置得到:全部类型的硫化矿尘爆炸指数都低于8MPa·m/s,按照爆炸猛度分为St1级,即爆炸性弱。(2)分析了不同点火能量对硫化矿尘爆炸行为的影响。当点火能量从2KJ变化到10KJ时,A、B、C三类硫化矿尘的爆炸压力都不断增大,且A类矿尘受点火能量影响最大、B类次之、C类受影响最小。说明含硫量越高的硫化矿尘,其爆炸压力受点火能量影响越显著。(3)获得了B类硫化矿尘云爆炸下限浓度。通过试验得到B500目、B300目、B200目硫化矿尘云爆炸下限浓度分别是200g/m~3、150g/m~3、230 g/m~3。并利用统计分析中Logistic回归模型,使用概率的方法对B类硫化矿尘云爆炸下限浓度进行了计算研究,当点火成功概率是10%时,粒径<25μm(B500目)的硫化矿尘云爆炸下限浓度是209.17g/m~3,当矿尘粒径增大到25~48μm(B300目)和48~75μm(B200目)时,对应的爆炸下限浓度分别是154.54g/m~3和239.24g/m~3。(4)通过计算得到硫化矿尘云爆炸下限与矿尘粒径成正相关的关系式。并对硫化矿尘云爆炸下限进行了理论分析,由计算结果从本质上得出硫化矿尘云爆炸下限与平均粒径成正相关。(5)计算得到硫化矿尘颗粒半径与爆炸压力之间的经验表达式。当硫化矿尘粒径变化且矿尘充分爆炸时,从定性上对B类硫化矿尘(高含硫组)进行了爆炸强度计算研究,最终得到硫化矿尘颗粒半径和爆炸压力之间的经验表达式。(6)模拟了硫化矿尘的扩散过程与爆炸过程。应用FLUENT软件对B类硫化矿尘进行了模拟仿真研究,在60~80ms时硫化矿尘扩散相对均匀,即60ms视为最佳点火时间。硫化矿尘在20L爆炸球装置内开始燃烧后,B300目矿尘被点燃区域温度大约为1800K,爆炸时温度约为2100K,且温度峰值为2500K左右。B500目矿尘被点燃的区域约1400K,爆炸时温度约2000K,一段时间后温度峰值约2600K。即粒径小的硫化矿尘越容易被点燃且爆炸温度越高。
其他文献
简要介绍了航空材料研究院40年来在铸造高温合金及工艺包括熔炼、铸造、定向凝固及细晶铸造等领域取得的成就。
新形势下,依法治校成为化解高校行政泛化困境的关键。依法治校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做到依法治校,关键在于执行力。提高督查工作执行力,是依法治校的重要途径,促进高校和谐稳
本文重点阐述目前会计基础工作在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方面、会计凭证方面、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办法。
为了实现养猪业的健康、安全、优质高效生产,必须深刻认识到养猪环境控制在猪病防控中的中心地位,以期改善当前的生猪养殖环境,提高猪只的非特异性抵抗力,消除疾病诱发因素,
<正> 公元398年,北魏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并确定“东至代郡,西及善无,南极阴馆,北尽参合,为畿内之田”。此处,代郡冶代县,位今河北蔚县,西与今山西广灵县交界;善无位今
本文首先对淬火钢从显微组织万面进行了分类,并通过几种刀具对不同组织和硬度的淬火钢的切削试验,确定了最佳切削速度范围和刀具耐用度。研究结果表明,淬火钢的合金元素含量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前列地尔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3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接受丹参注射液和胞二磷胆碱注射液
物理模型是物理规律和理论赖以建立的基础。以轻质弹簧与轻杆构建的轻质模型为例谈物理课提升学生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从题目所设置的情境中挖掘出对应的物理模型,进而明确与模
对我国腌渍食品的历史、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针对不足提出相应对策,提出了我国腌渍食品的发展趋势。
乡风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调研中发现,欠发达地区乡风文明建设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同时也面临很多困难。推进欠发达地区乡风文明建设应立足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