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通气反应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探讨其对AECOPD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1~2015.1在我院重症医学科进行救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的3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氧合指数、呼吸困难评分、辅助呼吸评分、格拉斯哥评分对比,并对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包括治疗前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 O2)、氧合指数(Pa O2/Fi O2)、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预测值、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P评分)、白蛋白水平、体质量指数,这些指标建立回归模型,探讨影响治疗效果的独立因素。结果:1 40例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中,治疗成功患者31例,成功率为77.5%,对照组35例患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成功者22例,成功率为62.9%,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MAP及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h后,两组患者MAP及H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两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及血气分析相关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RR、Pa O2和Pa O2/Fi 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h后,两组患者RR、Pa O2和Pa O2/Fi O2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 O2和Pa O2/Fi O2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呼吸困难缓解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呼吸困难缓解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相关指标评分对比观察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呼吸肌评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IS评分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可能影响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成功率指标的Logistic分析白蛋白水平、无创治疗前GCS评分、FEVl%预计值、BMI、无创治疗后1h的PH值以及无创治疗后1h的GCS评分是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成功与否的相关因素;治疗后1h的PH值以及治疗后1h的GCS评分是影响成无创通气治疗AECOPD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结论:1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急性左心衰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呼吸衰竭状态,改善急性左心衰竭,提高治疗成功率。2治疗后1h的PH值以及治疗后1h的GCS评分是影响无创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成功与否独立影响因素,应当在治疗中进行密切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