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补肾法治疗崩漏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清E<,2>、P的影响

来源 :云南中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h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崩漏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出现严重紊乱,经血非时暴下或淋漓不尽者.相当于西医的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功血的病因病机十分复杂,多见于青春期和围绝经期,主要是由于排卵障碍,无黄体形成,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出现以不规则子宫出血,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甚至大量出血为临床表现的疾病。中医对崩漏的病机认识,较统一的观点是:与热、虚、瘀有关。热则经血妄行,虚则经血失统,瘀则经血离经。三者常因果相干,气血同病,使多脏受累,“穷必及肾”,易于反复。其证型以脾肾两虚为常见。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主固摄,脾主统血,故两者与崩漏的发生关系最密切。 本课题选择崩漏脾肾两虚型为研究对象,采用经验健脾补肾法结合月经周期调整,治疗崩漏30例(西药对照组30例),对两组调整月经和改善全身症状的效果进行比较,并观察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雌二醇(E<2>),孕酮(P)及基础体温(BBT)的变化。结果显示:健脾补肾中药汤剂能有效调整崩漏患者月经周期、经期和经量,对全身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并能升高患者血红蛋白(Hb),血清雌二醇 (E<,2>) 及孕酮(P)水平,使基础体温呈双相,最终达到促进排卵的作用。结论:健脾补肾中药方剂治疗崩漏临床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和进一步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在慢性肝损伤引起的门脉高压过程中,门脉阻力增加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传统上被认为是由肝脏组织结构改变造成的,同时肝细胞肿胀和肝窦毛细血管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介导了门脉血流阻力的增加。近年来认为除此之外,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在增加门脉血流阻力上亦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肝星状细胞在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等血管活性物的作用下被激活和收缩,可直接影响门脉压力,在门脉高压形成早期具有重要意义。中药甘参复方是目前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