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把斯珀伯和威尔逊的关联理论,尤其是最佳关联规则应用于翻译中的文本意义,重点考虑的是文本意义的传递性,而不单是其生成和接受,希望解释原文语篇、译者前理解、文化差异等因素是怎样在关联性的支配下进入意义的实现过程的。通过应用关联理论,文章批判了关于翻译中文本意义的三种错误观点——文本意义是信息,文本意义是原作作者意图,以及文本意义是其功能。之后,文章提出作为交际活动的翻译,其转换的内容应是文本的语用意义,也就是文本在最佳关联性的支配下在其对象读者头脑中造成的语境效果。译者要获得原文文本的语用意义需要熟悉文本的主题、领域和相关知识,把文本的语义学意义与认知语境相联系进行推理,以相对最小的认知努力得出最大的语境效果。在推理过程中译者所使用的认知语境包括前推理假定和概念百科词条,它们都对语用意义的产生至关重要。译者在选择目的语的语言、词汇来表达时,也同样要注重译文的关联性,即使得译文对于其读者在耗费相对最小的认知努力的同时具有相对最大的语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