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离婚不再像之前那样罕见,而是已经成为了一种寻常的选择。正如以往研究所证实的,离婚对父母双方、孩子甚至两个家庭所带来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离异家庭子女的成长问题。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离异家庭青少年普遍存在安全感低、空虚、焦虑、冲动好斗等特点,他们如果得不到充分、恰当的关爱,则会对其个人成长发展、未来就业婚恋等产生较大不良影响。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八位北京市离异家庭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离异家庭青少年的个案访谈,探索他们在面对父母离异这一事件时以何种姿态应对,应对过程又是怎样,从而激发出抗逆力保护因素,以此为资料形成他们的抗逆力重构过程。研究发现,离异家庭青少年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家庭环境、个人发展、外部力量以及经济压力四种因素。他们在父母离异前后,个人生活环境、心态及情绪等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离异家庭青少年的家庭环境、个人发展会遭受不同的风险,家庭结构有了巨大变化,而个人的成长计划等也随之改变。而此时,来自外部的偏见会加重离异家庭青少年生活环境的恶劣程度。除此之外,家庭骤变,父母离异会给家庭和青少年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但同时,离异家庭青少年内在保护因素、家庭资源以及社会支持系统等因素会逐渐促使他们从逆境中复原。他们的个人抗逆力特质会开始作用,促使离异家庭青少年抵抗困境。外在的保护因素即家庭、社会支持系统等也开始发挥其重要作用。在各种保护因素的作用下离异家庭青少年应对父母离异这一逆境时更为坦然,身心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依据八位研究对象的访谈内容以及状态,笔者决定依照Kumpfer的环境--个体互动模型来分析他们的抗逆力构建过程,并将此分为三类,分别是:加强性重构、适应性重构以及适应不良性重构。加强性重构是指青少年在面对父母离异这一事件时个体达到一种较高水平的抗逆力,能够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适应性重构是指青少年在面对父母离异这一事件时个体虽然并没有达到一种较高的抗逆力水平,但依旧能够较好地适应父母离异事件,个人发展水平回到了父母离异前的状态,且较为稳定。适应不良性重构是指青少年在面对父母离异这一事件时出现困难,个体抗逆力水平较低,自身保护因素难以应对风险因素,个人发展水平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