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版图示策略对智力障碍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干预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j0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作为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整合多个认知与元认知过程以运用已有数学知识解决现实情境的能力。我国《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生活数学要面向全体智力障碍学生,使学生都能够接受适合的数学教育。智力障碍学生将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应用在生活或工作中,能够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改良版图示策略是一种为专门为中重度障碍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开发的新方法,目前国际上对改良版图示策略的实证研究数量有限,在我国特殊教育研究中也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为此,本研究尝试采用改良版图示策略对我国智力障碍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进行本土化的干预研究。同时,由于疫情影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都积极开展线上教学,本研究将通过线上教学的形式检验改良版图示策略对智力障碍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泛化效果。本研究运用跨被试多探测的单一被试实验设计检验改良版图示策略对智力障碍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干预效果。具体而言,本研究结合智力障碍学生数学问题的学习需求,设计出符合其现有学业水平的改良版图示策略,对特殊教育学校3名智力障碍学生的十以内加减法数学问题进行干预实验。整个干预分为基线期、干预期和泛化期,其中干预期按照题目的不同类型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群组问题干预阶段、比较问题干预阶段、第一个区别强化阶段(群组问题和比较问题的区别强化)、变化问题干预阶段和第二个区别强化阶段(所有三类问题的区别强化)。本研究的自变量为改良版图示策略,主要因变量为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本研究还评估每个干预阶段被试进行自我提示的频次及每个阶段结束时被试正确区分和完全正确解答的数学问题数量。研究结果显示,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与改良版图示策略之间存在功能关系,改良版图示策略对3名智力障碍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同时,线上教学情境下图示策略也具有良好的泛化效果。此外,3名被试在基线期能够正确区分和完全正确解答的数学问题数量均为零,但在干预结束时完全正确解答的数学问题的数量明显增加,并且能够区分所有数学问题类型。基于以上结果,结合我国智力障碍领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研究现状,对改良版图示策略干预智力障碍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本土化的研究和实践提出若干建议。
其他文献
压电陶瓷是现代社会中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功能材料,利用其电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的性质而被广泛应用于医疗、电子和军工等现代高科技领域。而目前主流压电陶瓷为铅基陶瓷,其毒性对环境和人类社会不利,因此无铅化是压电陶瓷发展的必定趋势。无铅压电陶瓷中铌酸钾钠基((K,Na)NbO3)陶瓷由于其优秀的压电性能等优势,在环境友好型材料中受到巨大关注,也是压电陶瓷领域一大研究热门。为了将(K,Na)NbO3基陶瓷的压
家庭暴力不仅是一个现代问题,古已有之。但是对于家庭暴力的认知,古今差异较大。在今人看来,家庭成员之间的身体侵害行为很大程度上构成了家庭暴力的实质内容,而在古代社会,家庭暴力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可以容忍的,只有超过容忍程度的才被时人视为家庭暴力。家庭暴力的发生无疑会给家庭关系蒙上阴影,而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细胞,这样一来,家庭暴力对社会也会造成深刻的影响。宋代时值中国古代重要社会转型期,即唐宋变革时期,由唐
蛋白质对于调节和执行细胞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少数的蛋白质独立发挥作用,大多数蛋白质通常通过与其它蛋白质或分子相互作用发挥其功能。构建和分析大规模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不仅有助于理解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机制,还是探索蛋白质功能的一种重要手段。尽管目前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现有的研究仍停留在基因水平上。蛋白质相互作用中已知的“蛋白质”通常被认为是基因通过可变剪接产生的最
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新闻文本信息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趋势,而海量的新闻文本信息是杂乱无序的。面对爆炸式增长且杂乱无序的新闻文本信息,用户获取所需信息的难度和时间增加。文本分类技术能够科学有效地对海量新闻文本数据进行组织和管理。目前,随着深度学习在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取得的突破和发展,各种监督的深度学习算法已经用于新闻文本分类,它们能够有效地提取数据的特征进行分类,分类效果显著,但是需要大量的标记数据,
自2015年国家推进脱贫攻坚战略以来,我国农村地区的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不断减少,但是相对贫困问题仍然会长期存在。下一步我国的扶贫任务主要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实现乡村振兴。因此在今后的教育反贫困工作中,要重点解决农村地区相对贫困人口发展问题。目前我国的教育脱贫攻坚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效,尤其是在农村义务教育方面,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儿童的健康与教育水平得到提升。在“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的战略背景下,
活跃于公元前5世纪末、4世纪初的克尼多斯人克特西亚斯是一位比较特殊的希腊史家。在波斯宫廷担任了17年的御医后,回到家乡的克特西亚斯通过其经历撰写了《波斯志》和《印度志》等著作。由于内容和题材上的特殊性,部分后世古代作家在撰写与东方相关的作品时,常常将克特西亚斯的这两部著作视为圭臬,转引其关于东方的历史、地理、风俗等内容。但同时,由于克特西亚斯在著作中记载了许多对于希腊人而言陌生而荒诞的情节,以及各
内吸性农药(包括新烟碱类杀虫剂和三唑类杀菌剂)因其广谱和高效的杀虫、杀菌效果,被广泛应用于全世界农业和公共卫生领域,尤其是用于种衣剂处理(seed treatment)。但其在环境介质和农副产品中的高频检出,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已知负面影响均表明了此类农药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安全性。但是,目前国内外对内吸性农药的生态毒性的关注度仍然不够,特别是针对农药在土壤中的动态迁移、残留及其对土壤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传统英语阅读教学法过分注重句法、词汇教学,不重视篇章的建构和解读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许多教育工作者对新的教学方法展开了探究,其中,语篇理论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国内许多学者对语篇理论进行了研究,并试图把该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中,但许多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且大部分针对高中英语。因此,在本篇中,笔者探讨了语篇理论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对语篇阅读教学模式的理论和实践作
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带电颗粒,包括各种黏土矿物、氧化物及其水合物、土壤腐殖质、蛋白质以及微生物等。研究表明,土壤各种颗粒的平均表面电荷密度通常高达1013-1014个/cm~2,该电荷密度意味着土壤颗粒表面的静电场强度高达10~8 V/m(水介质)或1010V/m(真空介质)。土壤颗粒的表面电荷影响着土壤中绝大多数的微观过程和宏观现象,比如:离子、质子和电子相互作用的化学过程决定了土壤的酸碱度、缓冲性
作物秸秆含有丰富的氮磷钾,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养分资源,我国秸秆年生产总量大,但利用率不高。施用氮肥是加快秸秆分解和养分释放的关键手段,然而不同氮肥用量下秸秆残渣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微生物学机制仍不清楚。本论文以华北平原潮土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秸秆包填埋试验和室内盆栽试验,利用固态核磁共振(13C-NMR)、同位素示踪、稳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针(DNA-SIP)、扩增子测序、宏基因组分析等分子生态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