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大陆中部,是中国第二大含油气盆地。其内的奥陶纪中央古隆起更是重要的油气聚集区。因此中央古隆起的研究一直备受学术界所关注。
本文从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纪古岩溶的发育着手,试图建立古岩溶分布识别的半定量方法,通过古岩溶和古构造活动的关系原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纪古岩溶和古隆起构造演化的内在联系,建立古岩溶和古隆起的演化模型,为古隆起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古岩溶的识别主要有岩心观察识别、镜下观察识别以及视孔隙度识别。通过这些识别方法确定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纪岩溶特征和规模,建立单井岩溶柱状图,并且根据这些单井岩溶图,编制了六条连井岩溶剖面图,确定出了三期与古构造相关的岩溶带。
综合这六条岩溶剖面,研究发现其岩溶高点具有自东向西迁移的规律。而在岩溶期次平面分布特征上,岩溶发育厚度最大的区域,也具有非常明显的由东向西迁移的规律。与此同时,与古隆起相伴生的东侧古凹陷内沉降中心跟岩溶厚度最大的区域能很好的对应起来,都具有由东向西迁移的规律。据此,本文提出了古隆起与岩溶作用关系的演化模型,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在奥陶纪发生过构造抬升并形成古隆起,而且古隆起具有自东向西迁移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