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绪智力主要是指个体加工和处理情绪信息和情绪性问题的能力。情绪智力的高低反映着一个人情感品质的高低,也反映着一个人加工情绪信息能力的强弱,并揭示一个人由情绪引起、激发和促进的心智良性循环的潜能。情绪智力的概念自提出以来,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成为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领域研究的热门课题。目前,有关高职生情绪智力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尚未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专门探讨影响情绪智力发展因素的研究也是寥寥无几。本研究首先回顾了国内外有关情绪智力概念的产生和发展历史,介绍了情绪智力理论模型及其研究的发展脉络以及基于各模型开发的情绪智力量表,并分析探讨了各理论及测量工具的优势与不足。其次运用定量研究法,采用《情绪智力量表EIS》、《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568名高职生进行调查分析,了解高职生情绪智力发展现状,探讨人口学变量、自我概念、社会支持对情绪智力的预测作用;通过质的研究探索提高高职生情绪智力水平的有效心理干预措施。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高职生情绪智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具有积极发展趋势。情绪智力的各因素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以感知情绪得分最低,它与另外三个因素比较有显著差异,调节他人情绪与调节自我之间也有显著差异。(2)高职生情绪智力在父母教养方式、班级管理方式、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感知情绪在是否独生子女、年龄、班级管理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调节自我情绪在父母教养方式、班级管理方式、是否获得奖学金、是否担任班干部上存在显著差异,调节他人情绪在班级管理方式、是否获得奖学金、是否担任班干部上存在显著差异,运用情绪在生源地、是否担任班干部上存在显著差异。(3)一些人口学变量交互作用显著。高职生情绪智力在一些单因素人口学变量上差异不显著,但在多因素交互作用上则具有不同程度显著差异。在独生子女中男生情绪智力显著高于女生。三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情绪智力差异显著。体艺专业不同年级学生情绪智力差异也显著。贫困家庭不同教养方式的学生其情绪智力差异显著。(4)父母教养方式、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母亲文化程度对情绪智力具有显著预测作用。(5)情绪智力与自我概念、社会支持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概念、社会支持可分别对情绪智力产生作用,同时社会支持还可以通过自我概念对情绪智力产生间接作用。(6)父母教养方式、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母亲文化程度等人口学变量与自我概念及社会支持可共同解释高职生情绪智力39.4%的变异量。(7)根据个体情绪智力特点,积极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可以明显改善高职生情绪智力水平。最后在深入分析讨论的基础上,针对高职生情绪智力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出了高职院校有效开展情绪智力教育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高职生“高素质”、“高技能”的形成以及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