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磁共振多序列以及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labeling,ASL)灌注成像动态观察和分析犬急性脑梗死模型,探讨ASL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资料和方法10只犬经介入手术栓塞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制备急性脑梗死模型,术后1h、3h、6h、12h和24h行MR常规多序列扫描和ASL灌注扫描,并于6h除以上MR序列扫描外,增加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ynamic susceptibilitycontrast-enhanced,DSC)灌注成像扫描。测量各个时间点DWI、ASL法和DSC法磁共振灌注成像信号异常区体积为观察指标。请两位放射科医师评阅6h时间点ASL和DSC两种方法扫描所得灌注图,结果评分为无灌注(0分)、低灌注(1分)、正常灌注(2分)和过度灌注(3分)四个等级。分析DWI、ASL所显示病灶体积随时间变化规律;分别在不同时间点,比较DWI和ASL两个序列所显示的病灶体积有无统计学差异;比较6h时间点ASL和DSC所显示的异常灌注体积有无统计学差异,并比较该时间点ASL和DSC两种灌注方法对病灶灌注情况的评分有无统计学差异。定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10只犬中,8只手术成功并存活,1只死亡,1只栓塞血管再通。手术成功动物经MR扫描,术后1h,DWI和ASL均已可见信号异常区。术后1~12h,DWI显示病灶体积进行性增大(P<0.05),ASL所示灌注异常区体积无明显变化(P>0.05)。在术后各个时间点分别比较ASL和DWI所示异常信号区体积,术后1~6h,ASL所示灌注异常区体积均较DWI显示病灶体积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12h与24h两个时间点,ASL所示灌注异常区体积均与DWI显示病灶体积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增加DSC法磁共振灌注扫描,DSC和ASL两种方法都能获得较佳的灌注效果,能够有效显示灌注异常区,两者所示灌注异常范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灌注方法对病灶的评分结果经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ASL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在犬急性脑梗死模型早期,即能有效的显示病灶的灌注异常,与DWI序列同样对脑梗死的早期诊疗有较高的应用价值;2、在犬急性脑梗死模型病程发展过程中,DWI与ASL所示的病灶范围存在一定的不匹配区,且随着缺血时间的持续,两者不匹配区逐渐缩小,说明可联合应用ASL与DWI评估脑梗死病灶,以区分缺血半暗带以及不可逆梗死;3、ASL与DSC两种磁共振灌注方法对犬急性脑梗死模型灌注异常区的定位、范围以及血流灌注情况的评估结果一致,且ASL灌注成像无需注射对比剂,操作简单,经济安全,可考虑作为传统对比剂灌注成像技术的重要补充,对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