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MDI模型的我国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区域分异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j364199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导致世界范围内气温升高、环境恶化、能源枯竭等问题,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受到各国政府及专家的高度关注。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快速的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化石能源使用,进而引起碳排放量的快速增加,已经成为世界上碳排放最大的国家,低碳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要通过经济、技术等手段,减少碳基能源的使用量,最终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一般认为,碳排放强度、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和人口规模是影响我国碳排放的主导因素,而且各种因素的作用方向、作用强度的空间差异较大。如何定量分析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及其贡献已经成为目前学术界关心的热门话题。我国地域广阔,经济发展水平、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在不同空间地域上差异明显。本文基于LMDI分解模型,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总结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地域辽阔、空间差异大的特点,对我国不同尺度地域水平的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并针对各区域的分解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低碳经济发展调控措施。本文首先采用泰尔熵标准指数法对我国在1990—2010年见碳排放量在全国尺度、三大经济区域尺度和八大经济区域尺度三种不同尺度上的区域碳排放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上,我国人均碳排放量的省级差异略大于碳排放强度的省级差异,表明我国碳排放量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匹配程度略小于碳排放量与人口规模的匹配程度;三大经济区域尺度下,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内差异大于区域间差异,其中东部地区差异最为明显;八大经济区域尺度下,区间差异比区内差异明显,并以经济发达地区和中部区域最为显著。这种研究结果也表明,由于空间区域较大,对调控碳排放及低碳经济发展而言,采用东中西三大区域划分不尽合理,不能充分揭示区域间的差异性和其余内的相似性;而从八大区域尺度水平的结果上看,八大区域的划分对调控碳排放较为有利,可以较好地反映区间差异性和区内的相似性。其次,采用LMDI因素分解法对我国三种层面尺度的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哪一种尺度下,经济增长对碳排放量增长起着主要推动作用,人口增加也对碳排放增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而碳排放强度是降低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对碳排放增长起着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产业结构对碳排放变化的影响作用有限,在不同尺度、不同时间,产业结构的作用方向、作用强度不尽相同,这与不同区域在不同时间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及发展方向密切相关。最后,针对不同尺度区域碳排放影响因素的LMDI分解结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碳排放调控措施。
其他文献
【摘 要】 学生日常管理是高职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学生管理的重要路径。只是在当前高职学生日常管理中开展的思政教育具有缺乏时效性的缺陷,这一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如今高职学生面临着多样化信息的侵袭,容易染上不良的社会风气,需要学校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因此,本文主要以学生思政教育的时效性为切入点,探讨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保障学生思想健康和健康成长的重要路径。  
为改善蓝标型小麦核不育、保持系的农艺性状,使其能够应用于杂种小麦生产,利用轮回选择、标记及育性分离鉴定方法对原蓝标型小麦核不育、保持系进行了遗传改良,初步转育出了新型
慈竹资源丰富,慈竹叶提取物为天然无毒的植物抗氧化剂。为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慈竹叶资源,研究了慈竹叶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提取溶剂乙醇浓度、样品
本文通过对思想政治工作在协调利益矛盾、持续有效发展、维护稳定、深化企业文化建设和改善人际关系中谋求和谐的论述,浅谈思想政治工作与和谐油田建设的有机融合。
【摘 要】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电学是重要的课堂教学内容,其内容繁多复杂抽象,学习起来有比较大的困难。为此,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电学教学内容,积极应用类比法,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抽象的知识点,夯实学生电学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关键词】 类比法;初中物理;电学;应用  在初中阶段的课堂学习中,类比法是有效的学习方式,根据事物具有的属性和特征,对类似的事物进行推理。众所周知,电看不见、摸
【摘 要】 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英语来进行教学组织,可以给小学低年级学生营造更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提高他们的听力和翻译能力。教师只有通过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英语听力环境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使用英语表达。因为听是说的前提条件,只有能够确保学生听懂教师在说什么,才能够让学生用英语来表达出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因此,教师应该正确地使用教学用语来进行课堂组织教学,正确地使用教学用语进行教学,可以大
为研究小黑麦苗期耐盐性差异,以8个不同基因型小黑麦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浓度NaCl(0、50、100、2003、00 mmol.L-1)处理三叶期幼苗,15 d后测定各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除50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