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盐泥基复合除磷材料的制备及吸附特性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123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磷是构成生物体并参与新陈代谢过程必不可少的元素,也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营养物质。近年来,水域水质恶化现象逐渐显现,富营养化问题频发,水质性缺水呈明显上升态势。因此,研究开发高效、经济的除磷材料是目前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削减磷排放的研究重点。   本文以工业废渣盐泥为基材,电石渣和水泥为添加剂,通过一定工艺,综合考虑吸附性能和抗粉化率等力学性能,确定了制备盐泥基复合除磷材料的最佳配比。   对以最佳配比制备的盐泥基复合除磷材料进行静态吸附试验,考察其除磷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材料对磷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r2>96),由Langmuir方程计算出15、25、35℃时材料对磷的理论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6.82、17.36和21.64mg/g。材料对磷的吸附为化学吸附,属吸热过程,且反应是自发进行的。材料对磷的吸附非常稳定,脱附解吸率很低。不同条件(粒径、初始磷浓度、pH值、温度)下材料吸附除磷动力学过程均能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描述(r2>0.95)。   研究还发现,在静态试验中,随着溶液初始磷浓度的增高,材料对磷的吸附量增加,但除磷效率降低。在吸附初期,碱性环境下的除磷效果要优于酸性环境。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pH值的影响逐渐减小。材料投加量与磷的去除率成正相关,试验条件下最佳投加量为3.5g/250mL(材料与磷质量比为3.2g/mg)。材料的粒径越小,对磷的吸附速率越高,除磷效果也越好,试验条件下0.5cm粒径吸附效果最佳。背景氯化铵的存在使材料对磷的吸附有所下降。不同阴离子对材料除磷的影响不同:Cl-和NO3-影响较小,CO32-和SO42-的影响较大,其中CO32-的影响最大。   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在1#和2#吸附柱单柱试验中,装填材料平均粒径更大的2#吸附柱开始穿透和泄漏时间更早;在整个运行期间,2#吸附柱对磷的吸附总量及单位质量材料对磷的吸附量也小于1#吸附柱。旧柱+新柱串联方式将旧柱的泄漏周期延长了20d,充分利用了旧柱内材料的吸附容量。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真空电弧炉制备一系列多主元合金(亦称高熵合金),研究其显微组织形成规律,并运用Miedema理论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同时制备Al-Ti-Cr-Fe-Co-Ni-Cu系列合金,研究Al、Cr、C
主应力方向变化是车辆、波浪等荷载作用下地基土体所受应力路径的主要特征,其对饱和软粘土变形特性的影响更是关乎国家基础建设的经济性和安全性的重难点技术问题。长江三角
高速公路软基处理的效果是在软土地区建设高速公路时非常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确保软基处理的施工质量,在软基处理完工之后都会进行质量检测,在路堤填筑施工期会进行变形监测
黄土滑坡是我国西北地区最为严重的地质灾害。而伴随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项工程活动的进行,黄土滑坡灾害产生机理的研究成为了工程地质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具有滑动速度
目前,我国设计和建造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多采用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在这种混合结构体系中,其内部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空间受力,在各个方向上都具
学位
随着型钢混凝土结构在建筑结构中广泛的应用,对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承载特性研究就越来越重要,而扭矩荷载在建筑结构中普遍存在。本文结合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扭理论与研究方法对
本文围绕跨度6m矢跨比0.4的单榀五心圆钢管拱桁架拟动力试验进行试验模型设计、实验的模型安装和试验过程模拟分析。首先根据实验室条件和施工情况,确定了拟动力试验的模型结
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技术是一项集边坡防护与生态修复为一体的生态防护新技术。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岩石边坡、混凝土边坡、堆积体边坡、废弃矿区以及河道、库区消落带的植被恢
型钢混凝土结构能够充分发挥型钢与混凝土两种材料的优势,使型钢混凝土结构具有抗震能力强、强度大、防火耐腐蚀性优、良好的延性以及施工简单等优点,所以地震高频区域、大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