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病毒克隆抗体及血清免疫球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uxci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斑点叉尾鮰病毒病是由斑点叉尾鮰病毒引起的,能够引起斑点叉尾鮰鱼苗和鱼种的死亡,给养殖户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对于该病没有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及时发现病原,并予以清除,这需要建立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本文选择斑点叉尾鮰病毒和斑点叉尾鮰血清1gM进行研究,并分别以它们为免疫原,制备抗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和抗血清的多克隆抗体,并初步应用于免疫学研究,为建立斑点叉尾鮰病毒快速检测方法奠定基础。   通过细胞增殖的方法获得大量病毒,通过超速离心,纯化后的病毒浓度达到4mg/ml。采用纯化后的病毒为免疫原,按照设计好的免疫程序,制备得到6株针对CCV的单克隆抗体,命名为1F1,1B7,3E4,3G10,4C4和4D4。其中3株单克隆抗体的效价达到1:256000,分别是1F1,1B7和3E4,其它3株效价稍低。免疫荧光实验表明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除了3E4外,5株单克隆抗体都能很好的阻断病毒对细胞的感染。通过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出各单抗所结合蛋白质的分子量,根据公布的病毒基因序列及预测的蛋白质图谱,得到对应蛋白质的名称,主要集中为ORF1,ORF43,ORF56,ORF57,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   获取斑点叉尾鮰血清,采用硫酸铵沉淀,柱层析方法纯化血清,并将纯化后的血清作为免疫原,获得了ELISA效价达到1:64000的兔抗高免血清,为下一步检测病毒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南海处于热带与亚热带,是西太平洋上的一片辽阔的海域,是中国的陆边海之一。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域包括北部湾海域和广东大陆沿海两个部分,这里密布岛屿,海岸线绵长,有多条河流
红鲫(Carassius auratus red variety)属鲫的变种,在我国分布甚广,是长江流域常见的小型淡水鱼类。本论文以人工养殖的红鲫为研究对象,运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激素放射免
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是柔鱼科中的主要经济种之一,其分布范围广,其商业性开发和利用主要集中在北太平洋海域。北太平洋柔鱼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首先由日本鱿钓船开发,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