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第三产业发展特征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ffx76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长江三角洲的面积只占全国的2.3%,人口占全国的11.0%,但GDP却占了全国的22.0%。可以说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最大成绩的区域之一。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具代表性的区域,长三角第三产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并且呈现出了自己所特有的发展特征。   本文以长三角第三产业发展为主线,从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内部结构、第三产业就业增长等多个方面入手,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长三角第三产业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异于全国和广东省的发展特征进行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   1、长三角第三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较高,但其吸纳就业的能力和劳动生产率还需要提高。尽管长三角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低于广东省,但从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和服务密度等多个衡量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指标来看,长三角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广东省和全国的水平,而且长三角第三产业发展呈加速的状态。但是长三角第三产业在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和劳动生产率上要低于广东省。   2、长三角传统服务业占比最高,内部各部门比较优势不及广东省。一直以来在长三角第三产业中占比较大的几个部门(例如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其比重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金融业则保持了高速增长,并已经成为长三角第三产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长三角的对外贸易水平可能是金融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从全国范围内的比较优势来看,长三角除了在金融业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方面比广东省具有比较优势外,就其余在全国范围内有比较优势的部门来说,其比较优势都要小于广东省。   3、从就业产值弹性上来看,长三角三次产业的就业弹性都小于广东省,也即三次产业都增长相同的幅度,广东省的从业人员增长率要高于长三角。从三次产业以及第三产业内部各部门的结构偏离度来看,长三角三次产业以及第三产业内部各部门的产业结构要优于广东省以及全国的水平。
其他文献
发展是旅游研究非常重要的议题,我国旅游研究者近些年来非常关注旅游业对西部不发达地区的带动作用是怎样的。本研究以探讨发展为目的,运用社会网络方法和理论,对云南省大理
学位
21世纪让我们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是培养输出人才的基地,人才质量很大程度上受高等教育质量影响,而高校自身人才的质量直接决定了高等教育的质量。高校教师的绩效考核将成
笔者根据实地调研和借助文献,并按照中央及河北省等有关要求,对新时期武安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发展优势和重要约束等问题进行了简单梳理.同时,围绕其主要目标,提出
一直以来,我国并未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对经济增加值的作用。我国目前正寻求发展节约型经济,而且劳动力结构随着高校扩招的步伐逐步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走上工作
电子商务是近些年逐渐兴起的一种全新的商务形势,此种模式的铺开与人类社会科技、文化等领域的进步密不可分,可以说它是科技进步的必然产物.电子商务影响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